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士大夫的理想\陸布衣

時間:2018-12-08 03:18:15來源:大公報

  明朝何良俊的筆記《四友齋叢說》卷二十二,諷刺了當時一些士大夫的理想,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放棄。

  何次道在瓦官寺,很殷勤地參見禮拜。阮思曠對他說:您的志向很大啊,志在整個世界呢。何不解地回答阮:您不拜佛也就算了,為什麼如此諷刺我呢?

  阮說:我也有理想,我圖的是千戶郡,我這樣去努力,尚且得不到,您是想作佛,這個志向難道不大嗎?

  確實如此,現今的士大夫,都想將官做到一品兩品,積財巨萬,然後,去修身養性,長命百歲,希望將世間的福享盡,最後,又想做活佛,永久長生。這樣的志向,不是比何次道都還大嗎?

  然而,世上真有這樣的好事嗎?還不如裴晉公說的:雞豬羊蒜,逢着便吃,生老病死,符到便行。

  如何更有意義地生活和存在,這個話題,無論古今,都有點大。

  追求無止境,生命卻有限,這就是悖論。裴晉公的觀點,是一種豁達的人生。生活,如雞,如豬,如羊,碰着東西,不要挑剔,能填飽肚子方是上策,接到死亡的命令,什麼東西都不必收拾,直接去報到。因為什麼都沒有牽掛,所以才來去自由。

  人們到底牽掛什麼呢?

  同卷二十一,引《法藏碎金》如此說:世間俗士,都為名利纏縛,欲望纏縛,其身就不得自在,小乘人為空纏縛,法纏縛,其心不得自在。唯大乘人免此二纏縛,謂之解脫,身心俱自在,得出世之樂,名曰涅槃。

  不能怪世間俗士了,連那些佛教徒(小乘)都一樣,他們雖然看透物質,但看不透空,看不透法,內心還是被這些東西纏縛着。

  按上面的說法,只有大乘才能讓人解脫,我不懂這個,無法進一步解釋。但也不無道理,道家說無為而治,無欲則剛,其實他們只是想通過另一種方法來達到目的而已,否則說不通,為什麼還要治呢剛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