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生理年齡/耶 生

時間:2018-11-13 03:17:20來源:大公報

  有一則有趣的新聞。荷蘭一位演說家入稟法院,要求准許他在出世紙上將自己的年齡減少二十歲,由一九四九年出生改為一九六九年出生,由六十九歲改為四十九歲,原因是他接受身體檢查,顯示他的生理年齡只有四十五歲,而且既然變性人都可以在出世紙上改變性別,他為什麼不能縮減年歲?

  記得葡萄牙球星C朗拿度數月前加盟意大利球會祖雲達斯後做了體能測試,顯示現年三十三歲的他,生理年齡只有二十歲。生理身體年齡,是把一個人的健康風險指標跟相同年齡群組的「正常值」比較,如果生物年齡比真實年齡小,代表身體比同齡的人健康;相反,則有健康風險。

  驟耳聽來很有道理,綜觀同齡人,有肌肉比我豐富的,有身形比我結實的,有樣貌比我年輕的,當然也有各方面都及不上我的。年齡只是數字,你這一刻擁有一個怎樣的身體,是過去經歷的答案,人人走的路不同,代表年齡的數字的意義就不大—但可惜世俗仍然保留這個數字的重要性,就如這位荷蘭男子,他其實只想在網上結識異性,告訴人他六十九歲,沒有回應;但說成四十九歲,加上他有一個吸引人的臉,就分外吃香了。

  可是,改出生年份也太難令人接受。出生年份是客觀的事實,把一九四九變成一九六九,那這二十年算什麼?我反而有個建議,不如除了年齡外,我們也接受一個生物年齡,只要願意接受測試,就能在身份證明上寫上這一項,例如標明「在二○一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接受測試,生理年齡為三十五」。那麼,社會就可以根據生理年齡去判別一個人,不單是用來結識異性,例如工作,有些七十歲的仍然很有魄力。

  然而,坊間目前並沒有統一標準或公式去釐定那些指標才最適合,生理年齡標準化仍然遙遙無期。相較於生理年齡,我倒更看重心理年齡。生理年齡過大,影響健康,只是自己的健康;但心理年齡過小,待人接物不成熟,卻影響身邊的人。荷蘭這位男子的生理年齡年輕了二十年,會否其心理年齡也年輕二十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