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青銅牛造型獨特/李英豪

時間:2018-10-19 03:17:24來源:大公報

  我國遠古時代早已養牛,最初是為了食其肉。

  《禮記》載:「中央土,食稷與牛。」牛亦用作祭祀,所謂「祭天子以犧牛」。後來,又用牛拉車,《易經》記述:「服牛乘馬。」《書經》指「肇牽車牛」。至漢武帝時,趙過才提倡以牛耕田。商、周的青銅器,便出現牛的造型。商代前期,青銅「尊」(高體容酒器)有肩飾高浮雕牛首。河南鄭州市博物館藏了兩件珍罕出土器,牛首造型大同小異。筆者見過印象最深的,有好幾件以牛作主題的青銅文物。

  其一為商代後期鑄造的青銅牛尊,通體作牛形,背蓋上站一小立虎,飾鳳鳥紋、夔紋和獸面紋,好比精美的立體圓雕;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其二為春秋早期的雲紋犧牛尊,河南三門峽出土;尊體狀若小牛,滿身錦繡,形象恬靜閒適,神態可愛。

  個人最喜愛的,還是戰國時期雲南地區鑄製的「虎咬母牛」青銅俎。牛與虎的造型俱寫實,但設計和整個結構匠心獨運,十分獨特(見附圖)。

  長角母牛腹呈中空,護衛一頭小牛,寧願自己尾部被虎口咬噬;牛背則作為案面。造型富想像力及創意。(從前曾見一名台灣雕塑家仿製,他竟誇言是自己的「創作」。現代有些「藝術家」,其實是「偽」術家!)古代的「俎」,是切肉和盛肉的案子;亦為禮器。春秋戰國至漢代,雲南地區滇民族富藝術才能,而且冶鑄青銅器的技術相當高水平,熟用陶範法、分鑄熔接法和失蠟法等等技術;除了鑄造編鐘等古樂器外,亦以巧製「牛」圖案的銅枕、銅盒和飾牌著名,出土者精美獨特。

  山西渾源也出土一件浮雕紋犧牛尊,證實是戰國早期青銅器。牛背有三口,中間一口內嵌一釜;牛以環穿鼻,帶繩索紋,牛面和牛額浮雕龍蛇盤屈糾結,並雜以饕餮紋;牛頸浮雕很多小獸,實屬歷來所見紋飾最複雜瑰麗的古青銅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