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加「點」笑話\蓬山

時間:2018-09-25 03:17:03來源:大公報

  與表音的字母不同,漢字是表意的方塊字,橫豎撇捺折鈎點是其基本「零件」,因之產生了不少出現「組裝」問題的趣話。

  譬如,山東曲阜孔府大門兩側有一副楹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富」字上面少了一點,而下聯的「章」字一豎一直通到上面,貫穿中間的「曰」。導遊解釋說這寓意「富貴無頭」、「文章通天」。

  這類的情況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濟南趵突泉石碑上的「突」字,不僅最上邊的點沒了,下面「犬」字的點也沒了。傳說數不勝數,比如泉水太旺沖掉了,王母娘娘拿走了等等。還有西安碑林中林則徐題寫的「碑」字少了最上邊一撇,被解讀為自喻丟了頭上烏紗帽。康熙皇帝在熱河行宮御筆「避暑山莊」的避,右邊的「辛」多寫了一橫;而西湖的「花港觀魚」,「魚」字四點卻又少了一點。

  古人運筆時氣韻完整,一氣呵成,而且出於對書法整體結構的考慮,對筆畫有所取捨,並不稀奇,並非質量不過關的「殘次品」。碑林之中,缺胳膊短腿的字不在少數,不止林則徐的「碑」字。當然,如康熙將「避」字多寫了一橫,多半是一時筆誤,臣下自然不敢妄言,其實亦無傷大雅。

  而對於這種筆誤,後人有好事者,遂穿鑿附會了種種故事。如清代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揚州大明寺題寫「風流宛在」匾額,一下子有兩個錯別字,「流」字右上方的一點,跑到了「在」的肚子了。據說此匾是為追念曾主政揚州的歐陽修,暗諷要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

  不過,歷史上也有將「點」搬錯了家鬧出的笑話。南宋臨安知府程覃不甚識字,有位道士向官府申請造橋的執照。程覃大書「昭執」二字。道士說:「應是執照,今作昭執,仍漏四點。」程覃倒是從善如流,取筆添了四點。道士一看,四個點倒是加上了,卻加錯了地方,變成了「昭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