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粵劇也有博物館/凡 心

時間:2018-09-17 03:17:07來源:大公報

  廣東人對粵劇都會有些認識。

  父親是唱英文歌的人,對粵劇有些冷落,從未帶我們去看過粵劇,但擋不住小孩子對粵劇的好奇和嚮往。小時的保姆是粵劇粉絲,不時帶我們溜到某些場合看「霸王戲」。一看到角兒們出場我就有些小激動,非常迷戀那些五光十色的戲服,曾暗暗發誓:長大有錢,一定去買套來穿穿!

  有一次父親對保姆口氣嚴厲,說:不要帶孩子去看那些「情情搭搭」的東西。

  這並未可阻擋我對粵劇的興趣。小時住的廣州西關有家平安大戲院,牆上掛滿了郎筠玉、林小群、靚少佳、白駒榮、羅家寶等粵劇名伶的大頭相,那些啟動了我最初的偶像崇拜。後來紅線女、馬師曾的《搜書院》一出,大街小巷都幾乎會唱幾句;親爹爹,更不幸,只因遭遇大旱天,強迫納稅交租捐……

  紅線女所創的「女腔」風靡一時。

  參觀廣州市的粵劇博覽館,勾起了童年對粵劇的憶念。

  粵劇博覽館地處廣州西關恩寧路。和八和會館、譚詠麟歌迷會、李小龍舊居、詹天佑故居一起組建了恩寧路的文化風景。博物館由政府投資四億人民幣,亭台樓閣,水榭歌台、庭院房舍都甚有南國特色。有個稱為「廣福大戲院」的戲台,搭在荷花盛放的湖上,時有粵劇演出。觀眾隔水遠觀,是當年一種觀賞的形態。

  去參觀時是八月份,門口豎着八月節目單公告演出安排。一個月裏共有八場演出,由不同的劇社、演出隊演出粵曲、粵劇折子戲。

  早年的粵劇多走鄉串村,看一場戲是鄉民文化生活的大事。各鄉會搭起大竹棚做演出場地。劇團每到一處,前來觀看的鄉民勢如潮水,把戲棚擠得水泄不通,廣州話詞彙的「爆棚」便源於此,該詞形容場面熱鬧、不勝負荷。

  粵劇博覽館運用電子當代科技介紹了粵劇歷史、戲服、道具,介紹了一系列名伶的歷史貢獻。其中白駒榮雙目失明、還在台上堅持演出數年的事跡,令人動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