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風/拾字君

時間:2018-08-19 03:16:54來源:大公報

  剛剛過去的一個星期,香港萬千打工仔,為了走位詭異、去而復返的颱風貝碧嘉而「十五十六」。今天拾字君就跟大家一起說說「風」字。

  在科學尚不昌明的古代,人們對於「風」這種自然現象的解釋,自然而然地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神話色彩。《莊子.齊物論》這樣解釋「風」—「大塊噫氣,其名為風」,說風是「大地吐出的氣」。而《河圖帝通紀》裏則說:「風者,天地之使,乃告號令。」風,在這裏是天和地的使者,向世人傳達皇天后土的號令。

  對於中文系畢業的拾字君來說,最熟悉的「風」要算是《詩經》中的《國風》了。這裏的「風」是民間歌謠的總稱。合共一百六十篇,分為十五國的《國風》,乍聽起來可能遙遠而陌生,但其中許多名句想必都是耳熟能詳,如《國風.周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如《國風.鄭風》中的「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又如《國風.秦風》中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等。

  但《國風》中最令拾字君動容的,並非這些或淒婉或甜蜜的兒女情長,而是另外一些聲音——「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這些句子摘自《國風.魏風》的《伐檀》,翻譯過來就是「(他們)不耕種,憑什麼能把這麼多稻禾往家裏搬?(他們)不打獵,為什麼庭院裏面總是掛着獵物?」

  漢語中後來有了「採風」一詞,特指時通過對民間歌謠的收集,讓統治者了解民情民意。在拾字君看來,如《伐檀》這樣的「風」更有批判意義,而採這樣的「風」也更具有現實意義。因為那是底層人對上層人的憤懣,是辛勤耕耘者對不勞而獲者的質問!是歷史的真實,是真實的歷史,是穿越千年依然鮮活的「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