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唯觀神采,不見字形/鄧寶劍

時間:2018-07-19 03:17:14來源:

  一方面,書法藝術形式具有相當的嚴格性,所謂「一畫不可移」。另一方面,領悟書法又需「得意忘象」,正如張懷瓘所說:「深識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

  既然藝術形式只是通向神韻的途徑,那麼解讀者便不應當執著於途徑自身,而有失於神韻的領會。「不見字形」之「不見」,並非真的無視,只是不執。而若要能夠不執於形式,便須在「形式─神韻」的張力下觀看形式,而不是打破這重張力而孤立地關注形式。

  某種形態的點畫,如果出現在趙孟頫的作品中便是失敗的,而出現在徐渭的作品中便是精彩的。或者,某個在趙孟頫的作品中很精彩的筆畫,放在徐渭的作品中可能便成了敗筆。前人書論中有對敗筆的種種總結,如「釘頭」、「鼠尾」、「鶴膝」、「蜂腰」雲雲,這些總結固然有其意義,實不可一概而論。如果脫離了作品的審美趣味而去把握形式,就容易落入對形式的執著。

  黃庭堅評楊凝式書法雲:「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一匹馬是否為千里馬,和毛色之玄黃、性別之牝牡沒有必然的聯繫,執著於玄黃牝牡,實則脫離了尋求千里馬的根本目的。同樣,無視審美趣味而去衡量形式,是無法領略藝術形式的價值的。

  若要做到不執於形式,除了將形式置於「形式─神韻」的張力之下,還應將形式置於「技法─形式」的張力之下來把握。觀看形式,同時體驗塑造形式的動力,便可從一點一畫的外觀透視其內在的肌理。黃庭堅雲:「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如果不能由點畫的外觀領會用筆的要領,眼中的形式便近乎平鋪於紙上的圖案,而非有血肉、有筋骨的有機體,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會執取某些形式成分並誇大其意義,也難免會忽略某些形式成分而無視其重要價值。

  只有「忘象」,才能真正地讀解像。只有「不見字形」,才能深刻地洞見字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