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同情心治病/葉 歌

時間:2018-07-18 03:17:18來源:

  醫患關係對病人的感受和療效很重要,這點誰都不會否認。過去西方提倡「公事公辦」,醫生與病人保持情感距離,以便建立權威,冷靜、專業地處理病情。最近幾十年,這種傳統模式日益受到質疑、挑戰。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綜合醫療法」(Integrative Medicine)創始人David Rakel發現,對患感冒的病人,是否碰到一個善解人意的大夫,結果大不一樣。如果醫生顯得富有同情心,病人痊愈平均加快一天多,而且症狀明顯減輕。另有研究表明,治療抑鬱症的「神藥」Prozac的療效僅比一個善於傾聽的醫生好一點點。有關大夫傳達自信、樂觀的態度,重症病人因此轉危為安的民間傳說就更多了。

  同情心能治病聽來也許不足為奇,因為人的情感、心緒對身體健康影響巨大。心理狀態不同,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治療結果。但人是否富於同情心難道不是與生俱來,無可更改的嗎?哈佛大學教授、麻州總醫院的「同情醫學」教育家Helen Riess卻說不然。多年來她致力於幫助醫療工作者培養感同身受的能力,這項服務受到各大醫院甚至其他行業的關注、青睞。

  對病人友善、理解符合醫生的職業道德。但「同情心培訓班」不光強調醫生要意識到個人偏見,不輕易評判病人,而且自己首先要接受「情感治療」。情緒低落或過勞、焦慮的醫生不適合治療病人。

  近年來,有條件的同胞選擇赴美求醫,除了相信美國醫療技術先進,還因為能享受更好的服務。所有的「軟實力」都需要硬件的保障。國內一個醫生平均每天要看五十個以上的病人,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沒保障,想要表現得耐心、同情都不可得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