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法國插畫家Ugo Gattoni所設計的巴黎奧運暨殘奧會海報。
正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掀起一場全球觀看體育賽事的狂歡,但不為大眾熟知的是,曾經的奧運會不光有體育比賽,還有包括文學、繪畫和音樂等藝術比賽,內容同樣精彩。
眾所周知,法國教育家和歷史學家顧拜旦是現代奧運會的發起人,同時他也是文化奧運會的倡導者,因為早在古希臘時代的運動會便以體育比賽和藝術比賽為特色,運動員與哲學家、學者、詩人、音樂家、雕塑家等同台競技,顧拜旦將這種人才的聚集稱為「奧林匹克精神」。因此,從一八九○年代開始,當他提出重振奧運會時,就致力於復興這個傳統,旨在將肌肉和思想完美結合。
據《裸體奧運:古希臘奧運的真實故事》一書的作者托尼.佩羅特描述,顧拜旦產生這個想法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古希臘運動會的形式很好,這場四年一度、為期五天的盛會在偏遠的奧林匹亞聖地舉行,將體育賽事與文化觀光、戲劇和文學表演結合在一起。古典運動迷們非但不是市儈,而是急切地從運動員赤身裸體、從頭到腳塗着橄欖油的比賽中衝出體育場,欣賞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宙斯雕像等著名雕塑。田徑冠軍會委託像品達這樣的抒情詩人寫下他們的勝利頌歌,然後由小男孩合唱團演唱,被譽為「歷史之父」的青年作家希羅多德甚至在這裏舉辦了朗誦會。二是對精神世界的貢獻,用顧拜旦的話說,奧林匹克主義不是一種制度,而是一種心態。它可以滲透到多種表達方式中,沒有任何一個種族或時代可以聲稱擁有它的壟斷權。
一九一二年,顧拜旦終於如願以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奧運會上,首次進行了藝術類競技項目,分為建築、文學、音樂、繪畫和雕塑五個類別,頒發給受體育相關主題啟發的作品。到了一九二四年的巴黎奧運會,他正式提出所謂「繆思五項」(Pentathlon of the Muses)全能比賽,其中音樂、繪畫、雕塑、文學和建築都是與田徑運動一樣受到重視的官方比賽,而每項比賽都配有金、銀、銅三個獎項,所有參賽作品都必須是原創並且直接受到運動理念啟發為主題。藝術家可以提交多個作品,意味着他們可能贏得多項殊榮。該年雕塑競賽中,由運動員兼雕塑家沃爾特.威南斯的二十英寸高青銅作品《美國小馬》贏得了個人的首枚雕塑金牌。
那一年的文學類金獎頒給了一位名叫查爾斯.古約特的法國詩人,他被譽為奧林匹克文學家,也是一位活躍的運動員。古約特本人經歷頗為傳奇,二十歲時來到巴黎,開始在出版社當學徒。兩年後,他應徵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他進入文藝圈,與不少著名作家(例如讓.科克托和安德烈.馬爾羅)和藝術家(例如藤田嗣治和弗蘭斯.麥綏萊勒)結為好友,不僅成為一位知識淵博的藝術收藏家,在法國南部城市格勒諾布爾附近還擁有自己的博物館。他在巴黎奧運會上獲獎的作品,是結合體育、舞蹈、詩歌和音樂的舞台劇《奧林匹克》,詩句中喚起人們對跑步的回憶:「賽跑者彎下腰,緊張如含苞的花朵/一聲槍響:一個暴力的詞!/突然/脖子向前伸展/像枝幹/臉色憋得蒼白/又像紅蘋果/牙齒和下巴衝進/太空。」
作家托尼.佩羅特在書中形容,這屆巴黎奧運會的另一個亮點,是迷人的奧林匹克舞會,以精美的手工拼貼海報和印刷節目為廣告,其中包括畢加索的《舞者》原創石版畫,整個舞會從午夜到黎明在奧林匹亞酒館舉行,內容從以運動為主題的時裝秀,到超現實的「龍蝦、螃蟹和鱷魚的舞蹈」,著名達達主義創始人特里斯坦.查拉還上演了一場「梯子奇觀」,日裔法國畫家藤田嗣治精心策劃了前衛拳擊比賽等等,所有這些都將文藝奧運會推向高潮。
直到一九四八年文藝奧運會停辦之前,藝術比賽都得到積極響應。比如一九二八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提交的作品數量多達一千一百件,而一九三二年洛杉磯奧運會,有超過三十八萬名遊客前往歷史、科學和藝術博物館欣賞提交的藝術品。儘管藝術賽事被擱置,但一些作品卻有着意想不到的結局,例如一九二四年巴黎奧運會雕塑金牌得主、希臘藝術家康斯坦丁諾斯.迪米特里亞迪斯創作的《鐵餅投擲者》,被放置在紐約中央公園,今年三月進行了翻新,並在蘭德爾島的伊坎體育場外重新落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巴黎奧運會推出新的「文化奧運」口號,以將近二千五百項展演計劃,與全球藝術家共襄盛舉。如主辦方所言,這片誕生了巴爾扎克、莫奈、科克托和波伏娃的土地,理應像希臘人一樣,在舞蹈、音樂、文學和藝術上捍衛榮譽。而作為文化奧運會的一部分,巴黎大部分大型博物館都會舉辦與運動相關的展覽,至少持續到九月初。
法國作家馬克.塔迪厄在最近出版的《奧運小說》中,對一九二四年巴黎奧運會進行了富有想像力的再現。書中寫道,主人公聽說了奧林匹克舞會後,猛然發現自己被奧林匹克郵票、海報和廣告所包圍:彷彿身邊一切都奇跡般地變成了奧運會。這種氛圍與今年巴黎奧運會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