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字由人,人由字\李 夢

時間:2022-12-01 04:24:30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藝術館「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展覽一景。\Daisy攝

  上周參觀香港藝術館「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展覽,有幸獲策展人劉小康先生及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俞俏女士親自導賞。展覽以漢字為主題,展出香港藝術館藏、多位藏家及藝術家捐贈的過百組作品,年代跨度數百年,帶領觀者由字及人再及人生,從漢字的發展歷程中窺見城市與社會的變遷。

  漢字流傳三千多年,不論在古在今,既是記錄物事及思想的媒介,也是文人墨客創作揮灑的載體,兼具實用及美學功能。在香港這座東西文化匯流的城市,漢字在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語境之下,更扮演記錄社會流轉的獨特角色。是次展覽大致分作五個部分,從一百多年前開埠至今香港漢字的形態演變,講到漢字在民間各行當以及文人雅敘書房中的多元體現,再到漢字與繪畫、篆刻和電影等藝術門類的結合,最終將漢字放歸生活之中,呈現藝術與日常的互融、共生,以至不斷啟發新的創想與實踐。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策展團隊對於漢字表現形式的獨特呈現。千年前,文字以筆以墨書寫,起承頓挫,筆畫間有意有情;百年前,漢字由鑄字師傅雕成粒粒字模,製以木板或鉛板印刷,得而傳播流續。至如今,文字以代碼、以程序、以元宇宙中的NFT種種承載,表達方式愈見多元繽紛,唯背後承載之中國風骨與精神,從未改變。誠如劉小康在策展人語中提到,我們生長並居住的香港,是一座「被漢字鋪天蓋地包裹着的城市」,街巷之間,目之所及盡是各式各樣的漢字招牌和霓虹燈牌,每一幅都在訴說城市發展的故事。不論歷史悠久的北魏真書、抑或生動貼地的李漢港楷,不論「九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塗鴉、抑或港產片頭或地鐵月台常見的書法大字,漢字無時無刻都存在並影響着你我的日常生活,以親切、或尋常、或俏皮百變的方式。

  中國傳統文化分明就藏在漢字筆畫的折彎與延展間,由一代代人書寫並傳承。老物不舊,只因常存新意。展覽末段,擺放一件香港藝術家洪強的互動裝置作品,鼓勵觀者探索如何與機器本身的磁力相處,以毛筆寫下「心」字。現場所見,眾人眾字,形態各異,頗可玩味。字,由人寫出;人,亦由字模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