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紡織機下沉澱的歷史\厲 放

時間:2022-10-03 04:24:20來源:大公报

  圖:紗廠外牆上依然留有「南豐紡織有限公司」標誌。\香港旅遊發展局

  我認識一對早年從內地移居到香港的夫婦,見到他們時已經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而這一切的起點是從在香港做紡織工人開始的。

  「我們那時畢業後就進了紡織這個行業,當時在這個行業裏工作的人,和現在年輕人在投資銀行或科技企業公司一樣,雖然很辛苦,但也會感到一些自豪。這是當時香港很興旺的行業,為香港社會發展和經濟起飛做出了不少貢獻。」聽着如今兒孫滿堂的長者,講述在一部部不停運轉的紡織機旁度過的歲月,實際是不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人的記憶。

  據記載香港早於一八九九年已有棉紗廠,當時由「香港棉紡織染公司」將入口棉花織成棉線,成為香港首間棉紡織廠。銅鑼灣曾有條名為「棉花路」之路段,是為本港棉紗歷史之印記。唯公司於一九一四年將廠房北遷至上海,至此香港沒有一間紗廠生產紗線,要依賴外國入口棉紗。但是紡織業的發展沒有停止,至一九三○年代開始頗具規模,設立了多間針織廠和梭織廠。而與此同時,內地沿海地區早已發展出甚為蓬勃的紡織工業。

  直至一九四七年,人稱「紡織巨匠」的上海商人李震之在港創立大南紗廠,標致了香港第一間紡織廠誕生。該廠擁有五千個紡錘及兩百部織機,打破了「香港氣候潮濕、缺乏技術不能造棉紗」之緊箍咒,一時間吸引到內地不少廠商到港設廠,令紡織業在港迅速發展。

  翌年紡織廠已增至千家,僱傭工人有五點二萬之多。十年後的一九五七年,工廠數量超過三千家,工人達十五萬。這一時期(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以紡織業、製衣業、塑料業之蓬勃發展為代表,經濟迅速起飛,完成了由轉口港到輕工業城市之轉變,進入新興工業化地區行列,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紡織行業之高峰出現在一九六七年,工廠數量增長至一點一萬家,聘用工人四十三萬。一九七○年代,紡織及成衣業勞動人口在本港勞動人口中超過四成,十個打工仔,四個在這個行業。

  隨着世界工業技術與經濟急速發展,特別是一九七八年內地改革開放,以低廉的營運成本等諸多比較優勢吸引了全球廠商投資,香港紡織業逐漸式微,紛紛北移或結束在港業務。最後一間紗廠在二○一四年五月停產,香港紡織業之輝煌時代正式落幕。

  如果上述只是數字和史料,那麼當我見到在荃灣的南豐紗廠,這一切都活了起來,讓我實際感受到當年紡織業之空前盛況。

  南豐紗廠,於一九五四年由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廠,選址荃灣,總樓面面積近二點五萬平方米。翻看歷史,在香港製造業之鼎盛時期,荃灣可謂「工業重鎮」,更是紡織工廠集中地。曾有「Little Manchester」(小曼徹斯特)之稱,媲美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

  一九五六年南豐紗廠正式投產,當時每月生產棉紗四百包。一九六○年代,繼續擴展業務,收購了鄰近的地段共設立六個廠房。時值香港製造業蓬勃發展之黃金年代,南豐紗廠著名於每年極高之生產量,高峰時期年產三千萬磅棉紗,一度成為香港產量最高的紗廠之一,成為紡紗生產商龍頭。

  半個多世紀後,當我在荃灣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中,找到這座獨具特色的建築時,昔日之南豐紗廠,已是寵物友善之文創商場。放眼望去,舊有廠房結構被加入了玻璃幕牆、頂部天窗,而格外寬敞明亮。這裏有貓、有狗、有奔跑的孩子和忙着打卡拍照的文青,人聲鼎沸替代了機器的轟鳴。從天而降的陽光灑向中庭,一派生機勃勃景象。走到戶外天台,紗廠外牆上依然貼着「南豐紡織有限公司」標誌,紗廠成為南豐集團旗下的地標式保育項目。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時間倒回到一九八○年代,內地改革開放、東南亞國家紛紛步入工業化階段,其低廉生產和經營成本極具吸引力。同時,香港勞動力成本和地價持續上升,整體經濟結構亦發生變化,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開始下降,香港最終轉型為第三產業主導的經濟體。

  時代變遷下,南豐紗廠自一九九○年代起將一至三廠房遷往內地,原場地空置,餘下的四至六廠房亦於二○○八年停止紡紗運作,轉為貨倉。

  這座親歷了香港輝煌之工業史,見證了大時代下經濟轉型的紗廠,演繹了一個純正的香港故事。

  二○一四年,南豐集團在慶祝六十周年之際,宣布活化南豐紗廠,變其為以文創+歷史+工業風為主打,集創新、文化及學習體驗於一身的地標項目。即將總樓面的四廠、五廠及六廠改建成單一建築群,分為「南豐作坊」、「CHAT六廠」、「南豐店堂」三部分。翻新活化後的南豐紗廠在二○一八年十二月六日開幕。

  夾雜在熙熙攘攘的遊人中,望着原有樓高三層的廠房經打通後,連同新置玻璃天窗一片通亮,努力尋找昔日紗廠之情景。很快發現兩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舊有綠色油跡的牆身,以及舊式鐵框窗戶等。

  前述天台紗廠外牆上之標誌,字型原已停產,修復時需要重新倒模,便沿用式微工藝重新製作,以人手逐片重新貼上紙皮石,再置於原位。南豐紡織品牌「金杯」圖案之鐵閘,五廠鐵閘、四廠樓梯也獲得保留。這些舊跡的存留,令人不忘緬懷香港昔日紡織業之輝煌。

  走出紗廠,發現一系列壁畫,由六位本地藝術家創作,主題圍繞南豐紗廠過去、現在與未來。臨近紗廠入口有「無名英雄」巨幅肖像畫,由葡萄牙藝術家亞歷山大.法圖創作,象徵香港上一代人之奮鬥回憶,並向昔日紡織業工人致敬。流逝的歲月,沉澱的歷史,我在畫前佇立良久,謹此向這座城市的建設者們致敬。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