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多籽麗人\劉世河

時間:2022-10-03 04:24:18來源:大公报

  圖:石榴。\資料圖片

  晚飯後攜愛人上街閒逛,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街角一個水果攤吸引了過去,忍不住喊道:「石榴。」

  攤主是一個山裏人打扮的大嫂,頭上包一塊紅色頭巾,夕陽的餘暉下,恰似扯下的一塊晚霞,映着她那張憨實的笑臉。尤其擺在她面前的那三個裝滿石榴的大竹筐,煞是饞人。看見我們,大嫂立馬笑着招呼起來:「稱幾個吧,自家園子裏摘的,保證甜。」

  原本就愛吃此物,又見大嫂如此淳樸熱情,讓我不由想起了兒時母親的樣子。那時候母親也是這般年紀,頭上也常常包着一塊花頭巾。我們家的院子裏就有兩棵石榴樹,每年中秋石榴都掛得滿滿的。逢縣城大集的日子,母親就會摘一些用竹籃盛了,然後領着我去集上換回些零花錢。

  母親說:「石榴不光外表好看,而且個個都是籽粒飽滿,又都牢牢地抱在一起,娘就是希望你們姐弟幾個長大後都要像這石榴籽一樣,牢牢地抱成團,血緣親,砸斷骨頭連着筋呀。」

  母親的這個祈願,我們姐弟幾個從小到大都一直銘記並踐行着,儘管現在各自天南地北相隔遙遠,但心始終是在一起的。

  其實石榴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吉祥之果。早在西晉時,石榴賦便已大興,尤以潘岳的《安石榴賦》流傳甚廣:「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彼時,這「奇樹名果」還象徵着「多子多福」,人們常用「連着枝葉、切開一角、露出纍纍果實的石榴」的圖案來喻多子多孫,並謂之「榴開百子」。

  石榴與中國的服飾文化也有着密切的淵源。古代婦女着裙,多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梁元帝的《烏棲曲》中就有「芙蓉為帶石榴裙」的填詞,「石榴裙」的典故,便是緣此而來。而「石榴裙」的發揚光大則應歸功於武則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是武則天筆下的《如意娘》。彼時,她還在出家為尼,但就是在這首詩之後,她被接回宮中。於是後世常用「拜倒在石榴裙下」來形容男子成為女子的裙下之臣。實際上,武則天真的很喜歡石榴,曾下御旨封石榴為「多籽麗人」,並在每年中秋節前後,專門從宮中指定十六(石榴的諧音)名美女扮作石榴仙子身穿石榴衣裙,手捧鮮果,載歌載舞,表演節目。最後「仙子」們還要為武則天採摘一些新鮮的石榴,供她品嘗。後來,石榴便成了歷代的宮廷貢品,民間也猶重此物,素有「八月十五月兒圓,月餅石榴貢月仙」的說法。

  石榴之美,李商隱曾這樣描述:「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瑶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他不但讚美了石榴花的嬌艷,石榴果實的豐滿、甘甜,還將石榴果的「紅」與桃紅相比較,甚至比王母娘娘瑶池中的蟠桃還要俏麗高貴。

  寫的最俏皮的還是唐代皮日休的《石榴歌》:「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一個初為人婦的女子,用石榴與丈夫恩恩愛愛地秀甜蜜。小兩口臉對着臉,你挑一顆,我挑一顆,然後再相互凝視着餵到對方的嘴裏,那情景,想想就醉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