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經緯/長河浩蕩 俊采星馳\吳捷

時間:2022-07-04 04:24:18來源:大公报

  圖:蕭乾著《人生採訪》。\資料圖片

  優秀的媒體應像一座舞台,有胸襟海納百川,有膽識獨樹一幟,給記者、編輯施展才華的寬廣空間。它也應如一枚運載火箭,將作者發射到未知的領域,推送入自由的維度,激發其潛能,振奮其精神,因緣際會,成就傳世之作。一家報館,兩個甲子,現代史中的大公報舞台繽紛,維度多元,作者群星璀璨,健筆縱橫。

  許多記者、作家、畫家的事業從大公報啟航。蕭乾愛好文藝,自覺生活經驗太淺,遂選擇新聞業體驗人生。一九三五年七月加入天津大公報編輯「小公園」,總經理胡政之讓他放手改版,又派他去魯西報道水災,去滇緬公路工地採訪。胡政之如圍棋大師,善於縱觀全局,於不經意處布一着先手。他看出歐洲大戰一觸即發,採訪機會千載難逢,極力勸說並資助蕭乾赴英。蕭果然在歐洲大顯身手,躲空襲,寫通訊,開大公報倫敦辦事處,隨反攻盟軍經法入德,採訪波茨坦會議、紐倫堡審判,還在劍橋大學讀了兩年英國文學。大公報成就了蕭乾的記者事業和日後的翻譯生涯。

  蕭乾去魯西是與畫家趙望雲同行。蕭乾自傳《未帶地圖的旅人》回憶,趙氏出身貧寒,不忘農村,彼時正為國畫尋找新方向,此行正實現其理想:「反映民間疾苦,用國畫為飢民呼籲。」採訪圖文刊發後大批捐款匯到報館。趙望雲此前已與大公報合作愉快。一九三二年他去冀南以百姓生活為題材寫生,次年大公報為他開設「農村旅行寫生」專欄,連載十五輯共一百三十幅。翌年報社又請他去塞上作畫,匯編為《趙望雲塞上寫生集》。大公報為趙望雲的探索和理想提供了機會。

  與蕭乾加入大公報同年同月,范長江從成都出發,開始他後來轟動全國的西北旅行。范此前欲去鮮為人知的西北探險,刊登啟事尋求資助。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早已賞識范的才華,聘其為報社特約通訊員,助其成行。范長江於川西、甘肅、青海等地行走六千餘公里,所寫通訊於大公報連載後輯為《中國的西北角》,風行一時,至今仍為考察西北史地、民族、民生的經典。

  舞台、火箭需加以作者的才學,方可成就傑作。蕭乾為自己的通訊合集《人生採訪》自序說,他的野心是「把新聞寫得有點永久性,待時過境遷後還值得一讀。」什麼樣的通訊有「時間防腐劑」?好通訊首先應是好文章。一味白描情景,失之膚淺;堆砌資料名詞,徒增人厭;空發議論感慨,難免乏味。須有才、有學、有情,情由景生,論因事發,文字清俊,邏輯明晰,氣韻和暢,學識與趣味交織,淵博共幽默相濟,圓美流轉,方為佳作。

  蕭乾的《魯西流民圖》、《血肉築成的滇緬路》於苦難百姓群像中選取數幀,以悲憫之心勾勒出人民的淳樸和犧牲;歐洲通訊《虎穴的衝擊》論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意義;《瑞士之行》不寫湖光山色而探討瑞士繁榮之因,以資參考;《紐倫堡訪獄》因見美國黑人士兵,敏銳預見到「如何使走出國門的黑人回去仍甘受歧視,是一嚴重問題」(十年後美國民權運動勃興,要因之一即黑人退役軍人的不滿);《從德奧沿意瑞邊境到巴黎》寫戰後百萬美軍士兵滯留歐洲,讚賞軍方為之提供教育和健身機會,並捅出法國虐待德國戰俘內幕。他挖掘、思考,出之以文采,使作品有了超越時間的魅力。

  范長江西北通訊文白交融,論述波瀾迴盪,讀來琅琅上口。他考察西北民族關係,建議調整民族政策,指出在東亞國際爭端集於中國時,民族矛盾尤易予外國可乘之機。見沿途農村凋零,城市沒落,餓殍遍地,鴉片氾濫,他質問「誰實為之?孰令致之?」他是有情之人,卻點到為止:「生於亂離之世,不死於槍炮,亦喪於徭役,哀我農民,奈何無自救之方也。」其通訊於記述見聞之餘縱談歷史風俗,引用典章札記,考證地形水文,旁涉經濟民生,預測地區走勢,每篇都是情、景、史、論的高度綜合體。

  蕭、范行程強悍,記錄翔實,思考深邃,文字精純,一如古希臘色諾芬的《遠征記》與古羅馬凱撒的《高盧戰記》,雖時過境遷卻歷久彌新。二十一世紀,報道和接收資訊的方式已迥異從前。在人人可記錄、發布的時代,媒體和記者的角色是什麼?媒體依然可以是舞台和火箭,有胡政之、張季鸞的識人之明、布局之策,給作者放手創造的機會與空間,更助他們飛躍到自己不曾想像的高度。作者仍應如趙望雲走進民間,如范長江深入一線(未必是荒野或戰場),長期關注某一領域,創作有才、有學、有情之作品。蕭乾晚年序重版《人生採訪》:「當記者不作興專找舒服地方,他什麼都得經歷一下……憎惡權貴,反對壓迫,尊崇理性,嚮往真理,為此……我的筆曾被奪走,我也曾被流放過──對我來說,那都是人生的採訪。」

  范長江西北通訊之一《過大雪山》論涪江:「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長則此河愈有浩蕩奔騰之日,基愈固則人生事業愈不可限其將來。」大公報這條大河已奔騰一百二十年,誠願河水長流浩蕩,願作者固其根基,共創不可限量之未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