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塑 造\姚文冬

時間:2022-05-17 04:24:14來源:大公报

  作家寫小說塑造人物,會以一個熟人為原型,像素描一樣,先在腦海勾勒一幅草圖,再按照自己的意願,從外貌、性情、品格、能力、聲望等維度加以修飾,賦予這個人物以色彩和血肉。在這個過程中,人物的這些維度會隨着作家的筆悄然發生變化,逐漸脫離原型,成為一個全新的文學形象。

  生活也像一篇小說。我們認識的人,都是這篇「小說」的原型,主要的、次要的,正面的、反面的,聰明、活潑、慷慨的,愚笨、憂鬱、吝嗇的,應有盡有。但與小說不同,他們已經是生活中成熟的「文學形象」了,不可能再由我們去塑造,成為符合我們意願的人。

  而實際上,我們經常違背這種邏輯。比如,我們喜歡講義氣的人,一旦對某個人產生這種印象,就會給他貼上這個標籤。於是他就成了「講義氣的人」,而當他做了不義之事,或者表現平庸,我們就會失望。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或者「我原以為你會……」式的抱怨。

  我和一位同事很投緣,經常一起交流感受,傾訴煩惱,開一些能減壓的玩笑。於是我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內心將他塑造成了一個理想人物──「聰明、厚道、隨和、忠誠。是我的良師益友、情緒發洩機、『開心果』,能為我保守秘密的人。」就好比是我手裏的一團橡皮泥,被我捏成了喜歡的形狀。

  這像不像作家在塑造小說人物,已經脫離了原型?

  但他畢竟成不了小說形象,慢慢地,我就體驗到了不和諧──他並不聰明,為了一個簡單的常識,竟和我爭執半天;也不隨和,為一個不鹹不淡的玩笑,就懟得我無言以對;而我只跟他提起過的心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失望至極。而他卻一臉無辜,說我一直這樣啊。是的,他的確沒錯,他還是原來的他,問題出在我對他一廂情願的塑造。

  生活不是小說,生活中只有原型,沒有誰能成為「文學形象」。我們只能認識、了解、判斷這些原型人物,告訴自己怎麼去相處,而不能試圖去塑造他們。

  有趣的是,小說還有一個奇妙之處,許多作家都有體驗,那就是,一個文學形象一旦成型,彷彿就成了一個鮮活的人,有了自己的思想、語言、行為,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連作家都無法掌控了,因為這個人物「活」了。

  連小說人物都如此,何況現實中的人呢?

  我們常常會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產生強烈的好惡感,這說明,作家塑造人物成功了。而生活中,當我們特別喜歡一個人,或者特別討厭一個人,這何嘗不是生活把這個人物「塑造」成功了?但是,我們會因此去稱頌一篇文學作品,卻很少去稱頌生活本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