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經緯/古蒼梧:《盤古》與詩歌變革(下)\趙稀方

時間:2022-01-19 04:24:49來源:大公报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第四十三期後,《盤古》的文藝思想也發生轉變。一九七二年六月《盤古》第四十七期轉載了毛澤東《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三十周年》,第四十八期又發表了梁寶耳的《我對〈延安文藝座談會〉、革命樣板戲及「白毛女」的一些意見和感想》等。新的指導思想,勢必導致對於港台文學的重估。果然,一九七二年八月第四十九期《盤古》發表了《困獸之鬥的港台文學》一文,批判港台文學。

  在詩歌上,古蒼梧的看法也有變化。他在一九七三年五月《盤古》第五十七期上發表《從新民歌體看新詩發展的新方向》,將新民歌形式看作中國新詩的新方向。早期古蒼梧雖然批判港台現代詩,但批判的只是他們的晦澀和猜謎現象,認為他們沒有繼承中國現代詩。從《困獸之鬥的港台文學》一文看,作者已經在否定現代詩本身。其後,古蒼梧已經完全離開現代詩,轉而開始談論新民歌體詩歌。他在《從新民歌體看新詩發展的新方向》一文中談到:中國詩歌原就出自民間,後來被文人所壟斷,新詩產生以來,二十年代末期左翼評論家就提出了新詩不能脫離群眾的問題,三四十年代以後,特別是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民歌體盛行,古蒼梧對此評價很高。《盤古》在其後的第六十期發表了一個新民歌專輯,詩題有《秧苗插到藍天上》《鐵路修到青石山》《礦山之夜》《定叫今年超去年》等,署名有「彝族民歌」「邯鄲工人」「興隆公社劉章」「晉縣袁然」等,顯然都是內地民歌詩人的作品。

  在香港本地,《盤古》注意引導香港七十年代香港青年學生的寫作潮流,倡導從生活出發,創作健康明朗的作品。「風格詩頁」停止以後,《盤古》上的詩歌一直沒有欄目名稱,到第六十九期,《盤古》出現了「盤古文藝副刊」徵稿,這次徵稿正面闡述本刊物的文藝主張:「我們主張文藝應從生活出發,在社會現實中開拓廣闊的創作天地。凡是風格明朗,內容健康的作品,我們都歡迎。題材可以多樣化,形式不必拘於一格──我們鼓勵新的嘗試。」「盤古文藝副刊」自一九七四年七月《盤古》第七十一期開始,其格式特別之處,確如「徵稿」所說,在於他們和評論的互動。第七十一期發表了香港詩人飲江的詩《文賽撒斯廣場所見》和《我從沒有見過的那種花》,同時發表了林原撰寫的評論《飲江的詩》。第七十二期則刊登了楊明的長詩《死在戰場之外的中國兵》,同時刊登了評論劉浪的《關於「死在戰場以外的中國兵」》。到八十一期,評論是林海的《評曹禺戲劇節》,與作品沒有直接對應關係。不過,這一期「文副編委」發表了《一個文藝運動正在展開》,從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角度評論當代香港的學生文藝運動。

  自《盤古》轉向以後,「風格詩頁」原來的詩人大多都退出了,「風格詩頁」時期原有的詩歌同人性解體,來稿的無名詩人增加了。《盤古》的詩歌陣容完全改變了。除大量轉載內地作品外,香港本地詩人大致有三種:一,原有的詩人中,只有核心人物古蒼梧繼續引領。他雖然論述新民歌體是現代新詩的前途,但並沒有放棄自由體詩,並且認為自由體詩與新民歌就可以互補。他轉變了自己的風格,發表了《鋼鐵巨人》(62)、《讓我們好好的乾一杯─為越南的全面解放》(82)等政治抒情詩,詩風受到艾青、何達的影響。二,香港本地的思想較為激進的詩人。其中比較突出的是飲江,他的詩歌充滿政治熱情,不過有概念化的傾向。三,香港原有的左翼詩人。在「盤古文藝副刊」開創的第七十一期,首先就刊登了何達的三首詩《每個時代》、《快樂的思想》和《詩的宣言》。何達後來常常在《盤古》露面,這意味着《盤古》在文藝觀上與香港左翼文人越來越接近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