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話煙雨/點石成金\白頭翁

時間:2021-11-30 04:27:58來源:大公报

  黃金進入流通領域後,就進入到尋常百姓家。穿金掛黃似乎是身份的標誌。民國初年,男人們追求的顯赫是:戴金絲眼鏡、掛金鏈子懷錶,女人們講究金戒指、金耳環、金鐲子。看見過印度的貴婦人,似乎更愛「亮黃」,凡是能裝飾上黃金的地方,手上、指上、腕上、脖上都有黃金飾品,金光閃閃;頭上、耳上、脖子上,閃爍金光。腳腕上、腳趾上,也要着金掛飾,有的綢緞裹衣外還要加一條黃金的束帶。

  中國人對黃金的辨別有獨特的辦法,自古就懂黃金入火不焦、入水不腐、入地千年不朽。真金不怕火燒。印度人檢驗黃金還是黃銅的辦法是唯一的,送金店,用試金石;用天平,測重量。中國老百姓特有的辦法,放在嘴裏咬一咬,貼近耳朵聽一聽,屢試不爽,中國人對黃金的特性太熟悉了。寸金寸斤,黃金之重,百物莫比,才有吞金而死,《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尤二姐便是吞金而亡。

  中國人的黃金夢還在於有創造性,有研發性地去做黃金夢,聖人化土為金,點石成金。

  中國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做帝王夢的高手,也是做黃金夢的專家。所有的帝王追逐的夢都離不開長生夢、夢永生。

  二○一一年,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圖》拍出逾四億元的天價,畫的那位舉家入山修行的稚川就是東晉時代的煉丹大師葛洪。葛洪在其煉金著作《抱朴子內篇》中坦言:「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煉金煉丹,金融於丹,故名金丹。葛洪說得有根有據。《史記》中司馬遷記載方士李少君就對漢武帝講:「祠灶則至物,至物而丹砂可化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為益壽……而事化丹砂諸藥劑為黃金矣。」這是中國歷史上煉金術最早的確切文獻記載。

  漢武帝時期,公元前一五六年,大漢王朝朝野中興起了煉金潮,無論君臣百姓誰不想化腐朽為神奇?誰不想圓了自己的黃金夢?

  漢武帝以後,煉金煉丹,服金服丹漸成風氣,漢宣帝、漢成帝、漢哀帝,迷戀熱衷程度一帝超過一帝,逐漸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成為社會追求。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極力推崇煉金術,至唐,幾乎到了登峰造極之地。

  唐代的歷代皇帝,王公大臣,直至平頭百姓,人人皆做黃金夢,長壽夢,成仙夢。從唐太宗開始,唐穆宗、唐武宗、唐玄宗等皆因為過量服金丹,年輕壯年時便嗚呼哀哉。他們忘了,吞金而死的道理。

  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曾有一段極形象深刻的「黃金論」:「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誰不想做黃金夢?即使那夢是殘夢、噩夢、白日夢,夢醒原知一場空。莎士比亞做過黃金夢,似乎只有莎士比亞才真正懂得,黃金夢不是好做的。   (「黃金夢」之八,標題為編者加,全文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