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識 貨\姚文冬

時間:2021-09-21 04:30:02來源:大公报

  我經常光顧一個平台,那是個聽戲的好去處,有許多珍稀的戲曲視頻讓我過足戲癮,也慢慢成為一個「識貨」的人。最近看了一段新艷秋一九九四年在天津演出的實況,那年老太太都八十四歲了。這段視頻十分火爆,首先是彈幕,一條接一條,如同密集的雨線,手機屏幕就彷彿被一簾雨幕遮蓋了。這些彈幕,都是戲迷發自內心的讚美與驚嘆,有許多解讀更是內行到位,令人大長見識。再就是老太太出場,彷彿一朵雲飄上舞台,那種輕盈與飄逸,足見程派應具備的太極功夫,於是掌聲如暴雨突降,倒是與那彈幕音形合一了。這段視頻我百看不厭,除了驚嘆老太太「玩意兒」好,更感動於戲迷「識貨」。

  天津是什麼地方,有名的戲碼頭,多少名角都曾在這裏「翻車」,任你多知名,哪怕唱倒一個字,敷衍了一個小腔,一個身段偷工減料,都難逃戲迷毒辣的眼睛。這就叫「識貨」。我也把這個平台,當成了心目中的「戲碼頭」,親眼見許多名家,在這裏受追捧,也在這裏「翻車」。就是這同樣的唱段,點開另一位程派老藝術家的視頻,就沒這麼火爆了,單說那出場,不見輕移蓮步,但只見抬腳邁入。彈幕與評論也是寥寥無幾。至於一些青年演員,被詬病者屢見不鮮。

  京劇之本,無外乎就用一個詞代表:「玩意兒」。唱、念、做、打、舞,都是玩意兒,藝人就是打磨玩意兒的人,一齣戲從九歲唱到九十歲,其實是一輩子磨璞成玉。識貨的人認得好玩意兒,玩意兒好了,自然也就有人識貨。但打磨玩意兒不容易,識貨更是一種能力。

  我不喜歡「小鮮肉」們演的影視,感覺就像一篇文章,文字華麗,但內容空洞,倒喜歡一些偶爾出場客串的「老戲骨」,哪怕只是跑龍套,因為那舉手投足,都是好玩意兒。現在,好些明星熱衷於靠綜藝、偶像養成節目造勢,不但無演技沒作品,還培養了不少盲目粉絲,這些粉絲低智到令人咋舌,更別侈談識貨了。借用李漁《比目魚.別賞》的話說:「畢竟是兄識貨,方才那個女子,初見便好,過後思來,也沒有什麼回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