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內卷」久矣\賴秀俞

時間:2021-04-14 04:23:57來源:大公報

  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青春電影《少年的你》中,「高考」符號無處不在,可謂一個潛在主角。的確,要數中國式青春的關鍵詞,誰又能繞開「高考」二字?在青春電影之外,在各大社交媒體的角落中,無數已經「告別」高考的年輕人回憶青春時,紛紛「痛陳家史」:讓大家在多年後午夜夢醒,由於想起自己數學試卷最後兩道大題不會做而驚得一身冷汗的,正是高考。只有高考,時隔多年還能召喚出那些曾經做過的和還沒做的習題,讓它們迎面撲向你,一山還有一山高,活像一個散發着層層幽光的無底洞,底色茫茫。

  時間已然遠走,高考的影子卻不曾遠離。事實上,考試這個東西又何嘗不是一個無休止的命題?劉瑜曾為自己年近三十歲還在和二十年前一樣應付考試發出悲嘆:「問題的關鍵是,我不知道考試這件事,和我活着,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一次次考試構成「內卷」(註: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的具體表徵,它使每一代年輕人為了試卷上的一個好看的數字,不得不讓青春記憶通通化作一種「苦難美學」的碎片。

  不過,我們的孩子不是從高中開始「內卷」的,他們早在起跑線上就被迫展開了「內卷」的歷程。從小學開始,他們白天拖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行李箱走向學校,化身為一種新型「候鳥」,上學路途像一場微型長征。放學後,他們在題山題海裏掙扎。而家長中曾有人因為孩子的功課而誘發心梗,最後不得不去醫院給心臟裝支架,由此走上社會新聞。對他們而言,深夜十一點並不是睡眠時間,他們有的為第二天的幼兒園面試背英語單詞,有的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偷偷抹淚。周末,他或她不是在補習班、奧數班、興趣班的教室裏,就是在前往這些教師的路上。為了升學加分,他們被迫從四歲開始拚命。當他們在房間裏演奏《塔蘭泰拉舞曲》時,音符的組合不是藝術而是通往等級證書的程式,李斯特對他們而言依然是一個遙遠的陌生人。

  香港曾經有一檔真人騷節目名叫《沒有起跑線?》,該片一開頭就聚焦孩子繁重不堪的幼兒園學習生活。這群孩子的日常生活沒有更多只有最多的興趣班。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起跑線被人為地不斷往前推。它呈現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整個社會的教育資源競爭機制正在步入「起跑線沒有最早,只有更早」的序列。

  是誰改變了規則?是所有追逐奧數班的家長和孩子嗎?但是,我們明明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這個「內卷」的生態系統裏,每個人都在互相傷害,而每個人又都是受害者。一方面,競爭體系的惡化讓孩子過早地懂得了互相傾軋。另一方面,兒童教育的精英化也讓家長措手不及。披星戴月、砸鍋賣鐵,為了增大孩子通往名校的成功幾率,家長們可謂殫精竭慮。這條似乎無休止的「內卷」之路,不僅在當下的中國是一個客觀現實,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會愈演愈烈。   自去年開始,關於教育與「內卷」的種種討論頻繁出現,它們實質上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在結構性的教育、就業等機制的改革之外,終結「內卷」的鑰匙,到底在誰手中?顯然,成年人需要出口,孩子需要出路。只有取消「內卷」背後的惡性競爭機制,讓每個人的獨特價值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認知,而不是讓每一顆心靈成為別人所制定的優秀法則的俘虜,我們的青春年華乃至生命故事才有可能擁有「內卷」之外的另一種講述形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