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亦敵亦友(上)\李 夢

時間:2021-02-25 04:25:43來源:大公報

  圖:培根為佛洛依德繪製的肖像畫。\作者供圖

  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的封面故事題為「如何與你的競爭者合作」。在作者看來,即便是市場中競爭激烈的對手,一旦覓得契機,或會產生「合則兩利」的效果。這讓我想到藝術世界中,同樣不乏「亦敵亦友」的故事。

  佛洛依德(Lucian Freud,一九二二至二○一一)和培根(Francis Bacon,一九○九至一九九二)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英國畫家。十三歲的年齡差,於他們而言絕非阻隔,反而讓這兩位性情古怪的畫家享受了一段爽洌刺激的、大開大合的友誼:從親密無間、形影不離,到反目成仇,老死而不見。

  一九四五年,乘火車到訪兩人共同好友的郊區住所時,佛洛依德和培根首次相遇。佛洛依德的個性冷峻疏離,以「生人勿進」的肅靜外表掩蓋羞怯內心;培根偏偏心直口快,熱衷挖苦逗樂,言談間充滿狡黠卻天真的魅力。佛洛依德顯然深深被這位同路人吸引,在隨後的數年裏,兩人的友誼迅速升溫,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一同工作,一同午餐,不時到訪藝術傢具樂部小酌。兩人在創作上也互相啟發,甚至互相為對方畫像。一九五一年,佛洛依德和培根分別以對方為名創作的肖像畫,成為這段友情至濃時分的見證。

  兩幅肖像畫均呈示創作者的顯明風格:生性熱烈的培根受現代主義影響,偏愛電影這個較之繪畫更為新鮮的媒介,崇尚速度、紛亂與暴力;而內向的佛洛依德的創作與其性情相仿,往往深思熟慮,故而格外耗時費力。在培根創作的《廬西安.佛洛依德肖像》中,他的好友倚門而立,一身黑色長款風衣幾乎淹沒在同樣黑色的背景中。畫家以慣用的迅疾筆法處理人像,以至於畫面中很多部分幾乎處於未完成的狀態,像是僅僅在觀者面前停留數秒便轉身飛走一般。而佛洛依德以培根為主角的肖像畫作,每一筆都認真而謹嚴,連畫中人眼睫毛的疏密和眼窩的細小皺紋都清晰可見。

  如是畫作固然是友誼的珍貴見證,卻也暗示兩人在創作理念上的分歧,誠如佛洛依德所言:「培根在單一筆觸裏處理表現很多事物……但這跟我能做到的任何事情相距十萬八千里。」這也注定兩人的關係逃不開漸行漸遠的運命。儘管佛洛依德家中客廳一直陳列培根的《雙人像》,但當他逐漸成名、不再依靠培根接濟的時候,權力關係的天平打破,兩人再也回不到數十年前小酒館中對酌歡談的親密。他們曾嘗過藝術熟成的果實,卻最終敵不過人性的晦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