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疫下民生\李憶莙

時間:2020-09-15 04:23:58來源:大公報

  圖:疫情下,吉隆坡雙子塔一景\路透社

  馬來西亞於三月十八日宣布實施行動管制令以來,經過將近半年持久抗疫戰,間中疫情數度好轉,也數度「有條件」放寬行管令。雖然現時行管令已轉為「復甦式」,但隨着全球病例在世界範圍內持續增加,政府仍不敢掉以輕心。從「有條件」放寬到「復甦式」,民眾更期待的是「正常化階段」的到來。

  實施行動管制令以來,全國人民經歷了多個不同階段的反應措施;三月十八日第一階段最為嚴格,即媒體稱之為「鎖國封城」措施;鎖國是對外禁止外國人入境,對內則禁止國民出境。封城即禁止越州,關閉政府和私人機構,同時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專全部停課。除此不能社交,不能團聚;食肆不能營業,停止商業活動,經濟近乎停擺。而且一再延長。

  進入「新常態」時代,民意所盼是政府的紓困方案。所幸財政部推出二千六百億令吉振興計劃,其中包括多項體恤民生的措施,例如關懷援助金、薪金補貼、暫緩還貸半年等等,都頗得好評。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面對嚴峻的經濟衝擊,元氣大傷,一些企業不得不紛紛緊縮財政以求存,緊縮難免要解僱部分員工。振興計劃中的上述幾項,對於那些因公司節省開支、或虧損、或倒閉的失業員工而言,也算是一項解決問題的方案,至少紓緩了燃眉之急。除此社會保險機構也為國內失業問題而推出「社險職業振興計劃」,並為大專及中學畢業生提供職業輔導援助,以解決生活困境。

  誠然,挽救全球經濟如此嚴峻的問題,畢竟非吾等小老百姓能力所及。何況斗民經濟也無補於大環境的大勢。那就好好地待在家裏,少添點亂吧。而總理穆希丁的幾次電視講話,每次都苦口婆心勸請大家好好待在家裏,甚至建議利用待在家的時間學些生活技能。比如煮煮菜,做做糕點什麼的,不僅為自己增值,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多好啊。

  好是好,但是我總覺得好笑,總想笑出聲來。尤其是穆希丁提到一個叫「Masak Apa Tak Jadi Hari Ni Official」(煮什麼都不成功)的臉書群,介紹說主要是分享煮砸了的食物。勸請那些平時不做飯或不擅長烹調的人,正好利用行管令期間,嘗試做各種食譜,即使煮砸了也不要緊,可以上載到臉書群去分享,讓大家在行管令期間開懷大笑。

  經穆希丁這麼一提,這臉書群立即爆紅,短短十天,追隨者已達到一百五十萬人。那些上載的煮砸了的食物,千奇百怪,有燒焦的,有煮糊的,有像一攤爛泥的。總之形形色色,什麼形狀都有,令人噴飯。卻從中反映了大馬飲食文化的多元性。

  由此可見,網絡的作用無窮,且充滿奇跡。

  說到行管令期間的網絡奇跡,網紅的誕生,是奇跡之一,也最為人津津樂道。網紅之誕生,幾乎都是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尤其是烹飪網紅,起初只是抱持着與人分享心得的心態,沒想到竟然吸引了眾多追隨者,一蹴而就,意外成了網紅。雖說網絡是個虛擬世界,可確實又是真實的;它真實於虛擬中無限度地擴散,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點擊、查看,進而關注、互動、追隨……並且快速累積點擊量和知名度。

  網絡奇跡,一度使我困惑的是那個擁有百萬追隨者的「煮什麼都不成功」臉書群。我的邏輯思維:追隨烹飪大師或廚神的直播,是適得其所。即使是一夜爆紅的無心插柳網紅,也值得跟進。然而,為什麼煮砸了也能聞名?也能吸引到百萬人追隨?因而不得不試着換位思考,想人所想──能把沮喪的心情轉換成苦中作樂,讓自己開懷大笑,不就是一種正能量嗎?對人對己,總是好的。應作如是觀。

  話說回來,自疫情爆發以來,我的外出,就只限於購買糧食及日常用品,除此之外,近乎足不出戶,卻並不覺得日子有多難受。偶爾抬頭往窗外看,藍天白雲依舊。樹是綠的,草是香的,都在陽光下。我覺得我的心情也如天色一樣清朗,不僅精神寧靜,還略帶懷古幽情。坐在窗下,靜靜讀着的是古人的著作。比如這本沈括的《夢溪筆談》。 如此題材廣泛,包羅科技、醫學、天文、地理,又帶研究心得的知識性著作,如果不是在行管令期間,想必窮我這輩子也不可能去碰它。這正說明人閒還得心閒,心閒也得換位思考,換一種心情。古人古事,說夢的未必都是些痴人。比如這沈括,他所談論的,都是以科學角度來說明原理的。

  只是沒想到疫情會持續這麼久。我依然如往常一樣坐在窗下,一樣是這張面壁的書桌,一樣的作息。沒有社交活動日子,我只是少說點話。一樣是靜靜地讀書,靜靜地敲着鍵盤。有時會覺得屏幕上的文字有點寂寥。或許吧,是因為我的日子本來就是靜態的,沒有多少紛紜人聲和情態。

  行管令也好,新常態也罷,現在許多活動都在線上進行。有人預言,「網上聚」將會是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真的,在線上召開視頻會議,出席率比往常更踴躍。會後來張「全家福」,但見人頭湧湧,好不熱鬧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