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當政治冷風吹入英國校園/江 恆

時間:2020-08-20 04:24:04來源:大公報

  圖:英國智庫機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料圖片

  上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特殊夥伴」英國時,收穫了一份期待已久的大禮,約翰遜政府終於放棄原有立場,同意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外界普遍解讀英方曾試圖在華為問題上左右逢源,但最終沒能頂住壓力,在中美角力的大棋局中選擇倒向美國。

  上周特首林鄭月娥主動退回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名銜,原因是該學院院長針對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以毫無事實根據、道聽途說的態度對其提出一些「莫須有」指控,威脅取消她的名譽院士名銜。而該學院之所以這樣做,同樣是沒能頂住來自英國政客等多方面的壓力。

  表面上看,這兩件事似乎扯不到一起,但只要剝絲抽繭,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簡單說,英國選邊站隊倒向美國,不僅僅表現在封殺華為、插手南海等問題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麥卡錫主義」回潮,也在英國引起回響,與美國近期大肆清算中國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一樣,英國政客也將「新冷戰之風」吹入校園,甚至玩起「抓間諜」的遊戲,讓本應與世無爭的「象牙塔」也高度政治化。

  不妨舉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不久前,因擔心中國留學生成為「間諜」,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達特建議,英國應仿效美國的做法,驅逐中國留學生。說這句話的背景,是去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華威大學等學校學生會公開支持「黑暴」分子,結果遭到了中國留學生的自發抵制,一些英國政客因此聲稱校園已經被「中國勢力」滲透,必須要進行反制。圖根達特與蓬佩奧可謂遙相呼應。

  另一個是前身為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的英國大學倡導機構(UUK),在英國政府的要求之下,將於今年秋季推出英國大學安全指南,指導大學如何保護自己的學生、教職員工,防止英國的學術研究受到外國勢力的干預。請留意一下英國當局對做此決定的措辭:「鑒於外國對高等教育部門的核心價值、基礎設施和研究合作構成持續的威脅,必須要加大對應這類風險的工作。」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地說出威脅來自哪個國家,但由於中國留學生已經成為英國大學最大海外學生的來源,此番表態所指的對象不言而喻。

  不能稱得上「巧合」的是,英國四間大學早前進行了一項系統測試,目的是為中國學生設立不含「敏感內容」的遠程教學,換句話說,中國學生屆時將不會完全自由地上網,只能接觸到由英國大學「獲准和指定」清單上的材料。參加測試的是來自英國二十四間頂尖大學組成的羅素集團,分別是倫敦國王學院、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約克大學和南安普敦大學,預料九月份開學以後該系統將被廣泛地應用。英國大學倡導機構否認該系統存在政治審查,但如果對照一下英國大學安全指南,顯然是不打自招。

  實際上,「新冷戰之風」能吹入校園,也由於英國大學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傲慢與偏見」,以及在一些政治問題上向來持有「雙重標準」。以學術嚴謹著稱的倫敦政經學院為例,去年曾在校園擺設一座名為「顛倒的世界」的巨型地球儀藝術品,卻將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以不同顏色標示,引發兩岸留學生的主權論戰。

  筆者也有過幾次難忘的經歷,有一次在英國著名智庫機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又譯:漆咸樓)參加關於華為5G的研討會時,一位來自牛津大學的教授指責中國政府在華為背後扮演「重要角色」,當我問他有什麼具體的證據時,他反問「這需要證據嗎?」另一次在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遇到一位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教授,我向他提出美國向中國發起「新冷戰」並聯手西方對華發起圍堵的觀點,他的看法截然相反,指「是中國與世界為敵」。雖然說,這兩起個案並不代表整個英國大學,但仍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

  如果身處英國,很明顯能感覺到中英關係從當初「黃金時代」的熱絡到如今不斷轉冷,五年前「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是倫敦智庫機構最熱門的話題,現在則全部被「華為」、「香港」、「新疆」等議題所取代,反華的聲浪此起彼伏,而曾經對華友好的聲音卻持續消減,這種情況與美國頗為相似,極端保守勢力開始掌握唐寧街的話語權,知華和友華派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教育是英國的一大支柱產業,也是一大金字招牌,在英國脫歐之後,其分量更加不可言喻,如果校園日益政治化,甚至不幸淪為「新冷戰」的棋子,對英國來說並非一件幸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