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的士佬談政治/承 言

時間:2020-08-18 04:24:12來源:大公報

  圖:疫情下,的士生意冷清。畢打街附近長長的車龍在等客/文澔攝

  自從第三波疫情開始之後就盡量避免搭乘的士,選擇搭乘公共交通。前兩日外出辦一急事,從港島要去新界「大西北」,時間緊迫之下叫了的士。

  自從去年「修例風波」之後,香港的社會環境緊張,那個時候開始,就甚少會和的士司機聊天,免得政見不同,彼此不愉快。說到這裏也是感到悲哀,在一個自由成熟的社會裏,本來即便是意見立場不同的人,也應當可以大家彼此交流意見。但現在的香港卻不能做到這點,究其緣由就是自從香港被「黑暴」勢力侵襲,社會上掀起的網絡「公審」,網絡起底等「白色恐怖」,讓香港社會人人自危。於是,現在遇到陌生人都盡量不談政治,不談社會,只談風花雪月,面對的士司機更是如此,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車上的攝像頭就會把你拿去網絡公審。

  於是在這個有四十分鐘的車程中,一開始除了上車那時告訴司機目的地之外,前十分鐘的路程,車廂裏都是沉默的,只有車上錄音機滾動播放的電台新聞。大概司機也是憋不住了,聽到一則關於香港疫情的新聞之後,便開始自言自語地批評着「黃色醫護」,說到激動之處還提高嗓門飆了幾句粗話。

  聽到司機的言論大概也能猜到他的政治立場,這可真的算是一個「同路人」了,於是和司機聊了起來。從司機口中得知,自從「修例風波」之後,生意一落千丈,本看到中央出手止暴制亂,香港社會開始穩定,盼着經濟恢復,遊客重來,誰料新冠肺炎疫情繼續雪上加霜。

  司機說,過去一天可掙個一千多不是什麼難事,現在外頭兜一天幾百都不一定有,還要冒着疫情的風險,但人停口停,即便有疫情風險還是得出來載客。司機越說越氣,講到面對疫情,香港有些醫護還是政治先行,甚至拒絕內地醫護來香港支援。「仲拒絕內地醫護幫手,你唔睇內地做得幾好,社會都恢復七七八八了,香港呢?」司機還看得挺透徹的,說所謂內地檢測會把香港人DNA帶返內地純屬可笑的謠言,根本就是政治炒作。

  其實,這位的士司機年紀不大,談起社會時事卻頭頭是道,除了大談香港疫情之外,還主動聊到他對特朗普選情,對美國制裁香港的看法,認為美國目前一切的行為都是因為特朗普選情堪憂,招數就如台灣的民進黨一樣,打「反中牌」撈選票。他還推薦我去看幾個時政節目,看得出他是一個很關心政治,卻有獨立思考的人。

  這位的士司機對政治的熱情,讓我想起劉兆佳和關信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那篇分析香港人政治心態的經典論文。當時,兩位學者認為香港人對於政治生活而言,是「專注的公眾」(attentive public),其後兩人對概念進行修正,認為此種專注並未能化為政治行動,因此是「專注的旁觀者」(attentive spectator)。不過,時過境遷,從筆者遇到的這位普通的士司機就可以看出,香港人對於政治早就不是「專注的旁觀者」,從去年的「修例風波」,再到區議會超過七成的投票率,都可以看出香港人對於政治生活已經是「積極的參與者」。

  香港人之所以成為政治生活上「積極的參與者」,毫無疑問是因為回歸之後,在「一國兩制」的體系下香港人享有過去沒有過的政治民主權利,而自由開放的社會讓普通市民可以更多的參與到公共政策的討論,從這個角度而言,那些批評香港沒有自由的人根本就是不值一駁。

  筆者擔心的反倒是人人成為政治生活中「積極的參與者」之後,它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比如高度的政治化,民粹主義等。事實上,攬炒派過去便是利用香港人政治心態上的變化大做文章,「修例風波」就是最好的事例。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政治力量作為榜樣帶領社會朝着正確的方向前行,帶領社會前進的肯定不是攬炒派,而是建設力量。眼下全社會首要任務便是停止政治爭拗,齊心抗疫恢復經濟,但願繼續履行議員職務的攬炒派政客好自為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