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當藝術「入侵」城市\李 夢

時間:2020-07-30 04:23:58來源:大公報

  圖:Invader在香港街頭的塗鴉作品 藝術家網站圖片

  近來,法國知名街頭藝術家Invader的展覽正在香港Over the Influence畫廊展出。新聞稿用上「暌違三年」等字眼,我卻覺得Invader的畫作從來不曾遠離城市,也不曾遠離我們的生活。不久前路經尖沙咀海港城,又見到建築物外牆上的小美人魚,引來我和朋友會心一笑,彷彿找到久違的童年尋寶樂趣。

  過去數年,Invader和他的馬賽克式塗鴉紅遍網上網下,其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二○一五年首次亮相香港拍場,Invader的兩件作品合共以二百五十萬港元的價格成交;今年二月,Invader以馬賽克砌出的《蒙娜麗莎》現身巴黎某拍賣會,成交價格已近四百萬港幣。有人擔心像Invader這樣的街頭藝術家越來越受到拍賣市場的歡迎,唯恐他們被金錢和名利收買,我卻覺得類似的想法不免看輕了Invader以及班克西(Banksy)等等以藝術創作為樂、無視俗世目光的藝術家。誰說街頭藝術創作者注定要甘於清貧?誰說藝術與商業的聯姻必定散發銅臭味道?班克西可以將己作拍賣所得捐獻巴勒斯坦醫院,也可親手毀掉數千萬港元名畫,甚至將其當作一場行為藝術而在社交媒體直播。

  不論Invader以馬賽克模仿世界名畫,抑或班克西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街頭藝術家(street artists)再顯著不過的特徵是「好玩」。我們從不會見到任何街頭藝術家板起面孔說教,或創作那些與藝術世界中所謂的「主流」風格與審美過分契合的作品。其實,不論哪個時期或地域的藝術家,總不免以反叛與求變為樂,「中規中矩」從來不會出現在他們的字典裏:如今我們看印象派一眾名家名作,早已被高置於神壇,可在他們初出茅廬的年代,這群熱衷戶外寫生及創作的藝術家,屢屢被他們的同行和前輩調侃奚落;就像如今的街頭藝術家,儘管自稱以藝術記錄時代,其作品仍免不了被移除甚至被暴力鏟下的命運。遙想二○一三年,Invader及其作品首次「入侵」香港。短短數日內,港九新界多區,尤其是那些外表古舊的建築外牆,被藝術家裝飾以多個系列畫作,包括《大力水手》、功夫明星李小龍以及電子遊戲《食鬼》中常見的卡通圖像。

  雖然畫作與建築外牆乃至周遭環境並無違和,Invader的這些作品仍被勤力做事的食環署清潔工人剷除,就像班克西在倫敦等地的塗鴉作品因「毀壞他人財物」而被鏟下一樣。Invader一面在社交媒體抱怨,聲稱「心碎」求粉絲安慰,一面「再接再厲」,數度重回香港,不斷為香港各區建築物「添彩」。我幾乎能想像Invader一邊創作一邊嘴角上揚的得意神情。當代藝術家以創作呼應時事的做法屢見不鮮:有些人創作,意在為世界和平或種族平等而發聲;Invader似乎沒有那麼大野心。別看他動輒給自己的創作計劃命名為「入侵」,動輒在社交媒體「張牙舞爪」一陣,他真正想做的,不過是為大家的會心一笑罷了,尤其是在當下這個讓人愈發笑不起來的時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