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重慶大廈,文化共融/厲 放

時間:2020-07-29 04:24:05來源:大公報

  圖:重慶大廈彌敦道馬路前夜景/資料圖片

  一棟由五座(分ABCDE)連在一起,十七層高的大廈,共七百七十個單位,底層和一樓共有二百六十多家店舖,三樓以上是九十幾家大小旅店,每家大概六至十二個房間,每晚約有四千餘人留宿,住客的國籍達一百二十九個,說它是「微縮世界」恐怕不過分。「小聯合國」、「另類聯合國」是它的綽號,「最全球化的地方」,「香港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是它的內涵。當然,它有自己的名字──重慶大廈,許多年前我意外地與它相遇。

  那是我們剛來香港的一個周末,漫無目的在彌敦道上閒逛,忽然一個印度小伙子一步跨前,往我手裏塞東西,一看是張VIP卡。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說「夫人,您是我們的貴賓,盛請光臨小店」。細問下方知是家印度咖喱餐館,就在前面的大廈裏面。大廈在哪裏?小伙子十分恭謙,「護駕」前往。此時,他口若蓮花,邊走便誇孩子可愛、先生隨和、夫人有眼光,這一家子真是當之無愧的「貴賓」。如果定力淺點,真能被他忽悠得「飄」起來。懵懂、好奇、竊喜,跟着他,拒絕了眾多印巴人遞過來的「貴賓卡」,就這樣走進了一座大廈。

  天啊!先是視覺衝擊,看似購物商場,可燈光幽暗,空間感混亂,各式招攬生意的牌匾密密匝匝。驟眼觀望有手機手表、外匯及外幣找換店、電話卡、士多、成衣商店、影碟店等商舖,狹小的空間放置滿檔貨物。再有背着大背囊的歐美遊客,拖着紅白綠巨型編織袋的非洲壯年男,目光炯炯長衫包頭的印巴裔大叔,見人就搭諷的中東攬客漢,瘋狂發名片的印度小伙,還有眼觀六路、搜索目標的「夜鶯」,品流複雜,在嘈雜混亂中你來我往,氛圍詭異、神秘又多元。膽小的感覺恐怖,獵奇的覺得好玩。再遭味覺誘惑,空氣中飄盪着濃郁的咖喱香味,慌亂中匆匆一瞥,東南亞特色快餐、咖喱小食店四處可見。

  頓時,整個感官神經都活躍了,緊張、刺激、好奇跟着小伙子來到升降機前。漫長的等待後,鈍重的門緩緩打開,好不容易擠進狹小幽暗的空間,晃晃悠悠地爬升,「咯噔」停下,等待那門再悠悠地開啟,頗有絕處逢生之慶幸。這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被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推介的重慶大廈,因其低廉的食宿全香港難尋,以及卧虎藏龍,多元化、夠刺激,成為各國背囊客、商人、避難者、臨時工、以小博大的玩家、狙擊獵物的流鶯之首選。二○○七年五月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之案例。

  話說那天吃了一頓平生最誘人的咖喱大餐,丈夫結賬我帶孩子先離開。搭升降機的陰影未消,牽着孩子走樓梯。這一走,驚嚇到腿軟。仰面看水管、電線、保險絲盒與蛛網交織一起,直接外露懸吊於天花板,低頭見牆壁、樓梯、地面與天花板同色,污濁骯髒到分不清天地。如果說餐廳內環境尚可,眼下所見實在過於殘舊和陰暗。突然,一隻活物「嗖」地從腳下躥過,若不是怕「尖叫」驚嚇到孩子,其實早已魂飛魄散。

  次日告訴香港同事重慶大廈的咖喱有多美味,沒想到她的驚訝和疑問猶如遇見「外星人」。我始知這座在九龍最繁華商業區域的大廈,故事多多,是「都市中的孤島」,本地人多是敬而遠之,躲而避之,唯恐邁入一步。據說電影《重慶森林》的導演也是因為小時候被父親一再叮嚀「不許去那個地方」,成年後才一定要拍「那個地方」──重慶大廈。當二○一三年那個躁動的六月,全世界尋找的那位藏匿在香港的美國人(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最終也和重慶大廈扯上關聯時,我一點都不吃驚。

  這次體驗後,只要去九龍,就到此一遊。當初的戰戰兢兢沒有了,現在帶着不用護照走進異域風情的興致,欣賞天南地北的族群,南腔北調的語言,五湖四海的服飾,異國他鄉的情誼,這裏如同一座流動的人文博物館,即時即刻生動多彩。當然,我們也品嘗這些異鄉人正宗味道的家鄉菜式,南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的咖喱餐都嘗過,獲發的VIP卡少說有一打。

  二○○三年底去尼泊爾旅行,當時該國政局動盪,銀行換不到尼泊爾貨幣。忽然想起重慶大廈,來了不僅換了錢,還發現一家尼泊爾雜貨店。老闆一聽我們要去尼泊爾,轉身塞給我兩張音樂光盤。從尼國回來,帶了些該國小吃以答謝老闆。他開心地說「你要是有喜歡的東西,我專門『進口』給你」。從此,這裏也有了「熟人」。

  最近一次去重慶大廈,為了給蘇格蘭的朋友拍照片,八十年代她做背囊客住在這裏。此時的大廈,已經完成了內外大翻新,有了空調,裝設了二百零八個閉路電視鏡頭,電梯大堂、走廊及外牆的照明系統及燈飾均已更新。曾經光顧的「咖喱王」們不見了,商舖規整得如同在「shopping mall」。找到一家印度雜貨舖,細問才知:租金漲了,不少人搬走了,大部分非洲人去了廣州。如果你們想吃咖喱,我可介紹一家。

  重慶大廈,出沒着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在細小又簡樸的格局中,從事着各自的交易,在複雜的香料氣味中,烘焙着人生逆襲的夢想,從舊式電視裏播放着家鄉語言的節目中,體味着故鄉的餘溫,這裏曾是多少異鄉人的「故鄉」?無論是走是留,是住了幾晚的旅人,是留下來圓夢的客商,希望香港這座多元和包容的城市,在他們的旅途中留有一絲溫暖的回憶,於我便是只有這裏才有的那抹咖喱香中的氛圍,最是難忘。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