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飲食男女/老克勒腔調/尹 畫

時間:2020-07-03 04:24:02來源:大公報

  海派西餐,是上海老克勒的共同回憶。

  克勒是個外來詞,是根據英文Collar音譯過來的,意思是白領。它曾經是上海灘的一個符號,可以是Class(階層)、Color(色彩)、Classic(經典)和Club(會所)的混搭,是注重精神質量的一小部分人的縮影。在克勒前面加上一個「老」字後,更多了層特殊的身份認證。老克勒通常會去和平飯店聽爵士樂,去國際飯店喝下午茶,去百樂門跳舞,去紅房子吃西餐……

  之前上海思南公館在一座老洋房裏,復原了「老上海摩登餐廳」,供有懷舊情結的老克勒們回味。餐廳內充滿濃郁的復古氣息:牆壁上掛着老海報老照片,入口處擺設着留聲機,循環播放上海灘老歌:周璇的《夜上海》、姚莉的《蘇州河邊》、李香蘭的《夜來香》……沙啞的音質,聽來特別有年代感,讓人沉浸到一種薄如輕紗的氛圍中。

  來老上海西餐廳,自然想體驗一番經典海派西餐的滋味。餐桌上鋪着紅白格子桌布,這是海派西餐的傳統布置,一塊復古格子桌布必不可少。配食也有固定搭配:黃油西式餐包、炸豬排、土豆色拉、羅宋湯、紅絲絨蛋糕,再泡上一杯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麥乳精,中西合璧,時光倒流。

  舊時,上海人吃西餐,往往會說去「吃大餐」,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時髦有面子的事。擅於趕潮流的上海人,隨着上海灘開埠,接觸到不少西方新鮮事物,他們對此從不抗拒,而是積極融入,也因此,上海形成海納百川的文化格局。當然,有腔調的上海人,也不會百分百拷貝西式不走樣,比方說,老克勒們吃炸豬排,不會去澆番茄沙司,而講究搭配本土「泰康黃牌」辣醬油,將黑乎乎的辣醬油抹在豬排上,香脆酸辣,鮮軟多汁,這是獨屬上海的「嗲」味道,此乃地道老克勒做派。有意思的是,後來上海人吃本地吃食,諸如生煎饅頭、排骨年糕、春卷,有時也會用辣醬油做蘸料,彷彿蘸上此調料,就變得有上海腔調了。

  有人說,食物是探尋時代精神的一把鑰匙。漫步今日的上海街頭,可以看到各國各地的餐廳鱗次櫛比。歲月變遷,上海人的摩登精神依然沒變,他們懷着開放的態度,接納外來的一切美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