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又見春風屬後生\李 夢

時間:2020-06-04 04:24:12來源:大公報

  當代詩人席慕蓉寫過一首詩,名叫《一棵開花的樹》,其中兩句「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光影流麗,格外動人。草木開花,寓意希望,在明代畫家沈周(一四二七至一五○九)的《杏花圖軸》中,杏花不僅預示春色,也是畫家與友人之間情誼的見證。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杏花圖軸》為設色紙本作品,初見已令人傾心。畫幅並不算小,長約八十厘米,寬約三十四厘米,卻滿幅別無他物,只見數枝杏花。在年初至今為「紫禁城六百年」所寫的系列專欄文章中,我已介紹過畫家沈周與他的創作風格。這位一生隱居、不喜為官的布衣畫家,交友甚廣,得閒便在山野林間徜徉,因此他的作品尤以山水及花鳥畫作着稱。沈周的花鳥作品不全然似南宋宮廷院體畫那般精美工整,也不盡是元代繪畫的含蓄縹緲,而是在實與虛、艷麗與素雅之間找到落筆處,以至於其作品頗有「剛中帶柔」的美感。

  中國古人作畫,重寫意亦重抒情,沈周即是其中代表。他的《廬山高》創作於一四六七年,題贈給自己的老師陳寬。畫作初看寫山寫樹,實則寫師生情,並以山景為師祝壽,取「壽比南山」的吉祥寓意。同樣,《杏花圖軸》看似講一場春日花開的故事,其實是為勉勵後輩而寫。事緣明代科考,會試在春天,鄉試在秋天,分別是杏花和桂花花開的時節。沈周有一幅《折桂圖》,贈與「攀花望月」的應試人,而他的杏花作品,是為親戚家的晚輩考中進士而創作的賀禮。

  這位名叫劉布的後輩考中進士時,沈周已是七十五歲的老者,可我們看這幅《杏花圖軸》,絲毫不見老態,反而是一派春光正好、花開爛漫。枝幹遒勁,花瓣淡粉,寥寥數筆,卻落落大方,不見羞赧含蓄之意,像是活潑少女面上的一點紅暈。不單畫風別具生趣,題詩更顯溫暖。前兩句「與爾近居親亦近,今年喜爾掇科名」交代創作緣由,後兩句「杏花就是完庵種,又見春風屬後生」直白抒情,既是對後輩才子賢人的期許,又何嘗不是老當益壯的自勉及自勵?晚明書法家王樨登曾在沈周《水墨花卉並題卷》後有一跋文,寫道:「宋人寫生有氣骨而無風姿,元人寫生饒風姿而乏氣骨,此皆所謂偏長,能兼之者為沈啟南(沈周)先生。」杏花一作為沈周晚年寫成,彼時畫家風格早已圓熟,想必深明「氣骨」兼「風姿」並得之趣。

  杏花初放這一主題,不單為中國古代畫家所喜,著名印象派畫家梵高(一八五三至一八九○)也曾以此入畫。現藏於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的名作《杏花開》創作於畫家生命的最後一年,藍色背景中,數枝白色杏花正開得燦爛。與梵高那些熱烈到近乎暈眩的畫作不同,《杏花開》的用筆與用色均相當克制,不過分熱烈,卻平和且充滿生機與希冀。與梵高關係親密的弟弟提奧之子在那年出生,據說這幅油彩畫作是畫家送給侄兒的禮物。因杏花為早春開放的花種之一,梵高此作亦是對新生兒乃至生命本身的禮讚。

  草木榮枯,四季更迭,生命流轉不息。當我們回望數百年前中國與歐洲畫家筆下的杏花,再看當下疫情中藝術家以草木樹花為題的畫作,便覺不論時代與潮流如何遷變,人們向善向美之心,歷久彌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