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維港看雲/文宣戰場上建制派一支健筆/郭一鳴

時間:2020-03-14 04:24:00來源:大公報

  圖:資深傳媒人屈穎妍著作《一場集體催眠》

  上月底收到大公報出版社寄來《一場集體催眠》一書,編輯邀我寫一篇書評。聽說這本書今年二月出版以來,已經再版六次,這是很不簡單的事情。行內人都知道,時事評論類書籍在本港沒有什麼市場,一般出版社怕蝕本不接這類題材的出版生意,當然,像屈穎妍女士這樣有知名度的作者另當別論,但一本時事政論文集短短一個月推出第六版,的確不多見,屈女士受讀者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屈穎妍在某周刊任職時我已聽聞大名,拜讀過她寫的一些「故仔」,後來在「國教風波」時,屈女士在某報的專欄被消失事件成為茶杯風波,感覺從那個時候起,她的文章依舊快人快語,但詞鋒更犀利,鬥志更昂揚。特別是去年「修例風波」以來,黑衣人恣意施暴,起底、恐嚇、襲擊不同政見人士,甚至放火殺人,黑色恐怖籠罩全港,屈穎妍以一介弱質女流,無懼無畏,每天以筆作武器,旗幟鮮明,橫眉冷對,控訴暴力,揭穿歪理,成為愛國愛港陣營最受矚目、非常難得的一支健筆。

  在我的社交媒體朋友圈,幾乎每天都有人轉發屈女士的文章,所以這本《一場集體催眠》當中不少文章,發表時我已讀過,有的印象很深,例如《「革命」的代價》、《沒有名字的聯署》、《沒有大台,卻有後台》、《領呔為誰而繫?》、《聖戰新娘的啟示》、《馬賽克下的白色恐怖》等。人們常說政治一日也嫌太長,將近一年來香港的政局真是千變萬化,但再讀這些幾個月前的時事短評,覺得火力不減、精彩依然。

  屈穎妍文章最大的特色,我認為全在「時事觸覺」四字。一條新聞、一幅圖片、一個鏡頭,一段視頻,甚至是某個人的一句話,往往成為她評論的題材,新鮮熱辣,有很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例如去年六月以來,「不少人拍到照片,一整箱八達通放在港鐵站任取;也有人拍到視頻,滿地擺滿各式現金券作暴動酬勞」,有人聲稱那是有心人主動捐獻支持年輕人,強調「我們沒有大台」,但當警方搗破一個涉嫌洗黑錢集團,凍結一個眾籌平台「星火同盟」七千萬元,起出購買十六萬元超市現金券的收據,屈穎妍指出,「罪惡的線頭終於露出來了,後台的狐狸尾巴也被發現了。」(《沒有大台,卻有後台》)報紙刊登逾四百名行政主任(EO)寫聯署信給特首,批評特首漠視民意雲雲,屈穎妍指出,所謂聯署,全部是遮掩名字的職員證,這樣的聯署是「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最高境界。」(《沒有名字的聯署》)

  屈穎妍對特區政府的批評也毫不客氣,對於有人指反對派文宣很厲害,而政府宣傳則一敗塗地,屈女士指「我不同意。因為在我看來,政府根本沒文宣,四百多人的政府新聞處,形同虛設,沒出手,何來敗?」(《頭盔花盆,也是一種文宣》)當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回應記者提問,表示「若方便時會探望」那名懷疑被鋼珠傷眼的女示威者,屈穎妍反問,「為什麼沒有記者問:特首你會去看望被圍毆的《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嗎?你會去醫院探望被汽油彈燒傷的警察嗎?人家的命就不是命?你的一隻眼就是全世界?」(《「革命」的代價》)

  屈穎妍文章受歡迎,我以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她很會講故事。有一次暨南大學新聞同學會舉辦論壇,屈穎妍分享她的寫作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少講大道理,多講故事,因為讀者會記住故事。屈女士在《聖戰新娘的啟示》一文講述三個十五歲英國女孩出走倫敦到敘利亞加入恐怖組織ISIS,其中一個叫貝居姆的女孩四年誕下三名孩子,丈夫被捕,走投無路,要求英國政府允許她帶同僅存的一個孩子回國,但英國政府拒絕,並且立即撤銷她的國籍和公民身份。另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十九歲女孩背着家人到敘利亞,先後嫁給三名ISIS戰士,當她醒悟感到懊悔,希望回美國回家,結果是特朗普在推特上親自宣布這名叫穆薩納的女孩不再是美國公民。「兩個聖戰新娘被洗腦後斷送一生的個案,實在值得香港孩子借鏡。」屈穎妍寫道。

  我的朋友中也有人覺得屈穎妍的文章太咄咄逼人,正所謂各花入各眼。當撕裂和對立成為社會常態,暴力隨時發生,建制派的文宣固然需要講大義講正統,也需要屈穎妍式的戰鬥格文宣,當你置身戰場,姿勢不是最重要的考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