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橫跨千年的文化對話\邱 逸

時間:2020-01-22 04:24:20來源:大公報

  圖:河南大學一景\作者供圖

  因為一本書,我們走訪了開封;因為開封之行,我們看了中原文明和異域文化在千年碰撞融合後的豐富多彩。

  去年底,我參與了中國文化基金會(「基金會」)的《中國與猶太的歷史及文化研究》,這個研究的緣起頗為奇妙,基金會的張江亭先生是我的好友,他佛學的修為甚深,二○一四年去西藏轉山及二○一六年到了耶路撒冷的哭牆,看到朝拜者的懇切和致誠,動容不已。於是他動了一個念:想何不借鏡同樣是飽歷苦難的千年民族──猶太人的現代化之路,讓中華民族能多一面鏡子走少些曲折路?再思及香港半年來局勢的昏暗險惡,年輕人迷途者多,如果能借用猶太智慧作啟迪反思,未必不是一條思想的出路?他有想法、願嘗試,我也欣然赴會,並把他的宏願稱之曰「古道今照」,中猶兩大民族的歷史同樣苦難、一樣曲折,但民族性中的堅韌自強,又使他們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坎坷。猶太人的智慧是什麼?他們除了帶着虔誠的敬畏心和天性創造價值而賺取有尊嚴的回報而使人覺得他們有「賺錢絕技」外,還有哪些是值得深挖?

  為此,我列了一個長長的書單,從最基礎的歷史文化資料讀起,諸如《耶路撒冷三千年》、《以色列史》、《猶太文化》和《猶太史研究入門》等,在芸芸書海中,又以曾獲二○一五年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可讀性最高,也恰在此時,老張的「因緣和合」又來了,他提議在考察以色列前,何不先研究猶太中國化的問題?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在宋代,已有猶太人移居開封的紀錄,開封在中原內陸,是中原文明興盛之地,猶太人一住千年,兩大文明的跌宕交融,中華文明的包容和博大,使這群猶太人早已融入中華民族中來,是講求傳統和獨特的猶太人歷史頗為罕見的一頁。

  讀大學的年代,我看了法國耶穌會會士榮振華(Joseph Dehergne)和澳洲學者李渡南(Donald Daniel Leslis)編著的《中國的猶太人》(Juifs de chine,一九八○)一書,這書紀錄了明朝耶穌會教士們的書信,是研究開封猶太人的權威之作。這書使我第一次了解中國人和猶太人早在千年之前的宋代已有接觸,也是第一次知道開封有個猶太社群,甚至還有過一座猶太禮拜堂。書裏面提到耶穌會的利瑪竇是在一六○五年發現明朝有猶太人的,那人叫艾田,長相和漢人相差甚遠,他赴京參加進士會考。慕名拜訪利瑪竇,兩人深談之後,利瑪竇驚奇地發現眼前這個認識希伯來文的男子竟是古猶太教的信徒。後來利瑪竇幾次派人去開封實地調查,證實了自己的判斷。他以為中國猶太人遠離聚居地,和異教族的迫害,希冀從他們手中發現更古老的《聖經》版本,但他失望了。開封猶太人還在等待救世主彌賽亞,而利瑪竇卻向他們宣告耶穌已經降臨。艾田的到來給了利瑪竇一個如何在中國傳教的實例,如在概念上,開封猶太人把耶和華譯作中國古書裏早已有的「天」和「上帝」;在行為上,開封猶太人和漢人一樣拜祭祖先、跪拜長官等。利瑪竇想到文化獨特的猶太人都可給祖先上香,那麼中國的天主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呢?

  今天離十七世紀又過了四百多年,這些年,開封猶太人如何維繫他們身份認同?他們長相像漢人嗎?能說希伯來語嗎?和漢人如何相處?每每想及都教我神往不已。

  於是,在基金會主席石柱先生的人脈下,我們即在新年伊始到訪內地以色列研究的重鎮、位於開封的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更教人驚喜的是,石兄還安排了我們拜訪中心的始創人、《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的譯者、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教授,令原來無心插柳的漫讀,化為碩果成蔭的考察體會。

  時間匆促,我們只有兩天在開封,但這兩天收穫滿滿,我們不僅在第一天問道於中國頂級的猶太研究機構,還在第二天和開封的伊斯蘭古寺結下不解之緣。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