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無 痕/姚文冬

時間:2019-12-11 04:24:01來源:大公報

  這個年代,人們都習慣給生活留下痕跡,以此證明曾經擁有。

  最典型的就是旅行拍照。我發覺,旅途中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拍照,以為風景凝固在相機裏、轉移到電腦硬盤,這段記憶才不會丟失。然後,我又發覺,我很少從電腦裏重溫這些記憶。再然後,我驚恐地發現,我其實是丟掉了這段記憶,因為迷信機器,我忽略了用眼睛和心去感受、銘記旅途的點點滴滴。悲哀由此產生──那不是我在旅行,而是相機在旅行。

  我的眼睛與人、自然、風景之間,隔了一層紗,這層紗就是手機、相機、電腦。甚至面對一幅畫,也不願駐足凝視、仔細品味,而是用手機一拍,才「放心」走開,好像不這樣,它會從牆上飛走。還有多少人如我一樣,端着相機「狂轟亂炸」?如今,旅人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在隔着冷冷的鏡頭看風景。有位朋友從杭州回來,我問他都看到了什麼,他說西湖、靈隱寺,還有魯迅故居……我打斷他,還去了紹興?他愣了一下,紹興?我得回去看看照片。因為刻意留痕,我們辜負了樹木、花朵、山巒、河流,瓦檐下的風塵,雕像上的銅銹……這些美景,都被相機從我們心裏偷走了。

  曾和朋友們去旅行,我發現一位朋友,他背着手,站在涼亭裏,仰頭微笑看風景──多美的情景,這份輕鬆、恬淡,本身就是一幅風景。記起來了,他好像從不習慣帶相機,也不愛拍照,別人忙着拍照時,他獨自氣定神閒地看風景。我曾羨慕地說,什麼時候,我也能像你一樣,能丟下相機?

  本是很簡單的事,卻一直也沒實現。因為,習慣了生活裏的留痕,總覺得不留下痕跡,一切都會成為一場夢、一股煙。比如,我唱戲習慣錄音,因而生怕哪裏出錯,整段皆輸,整個過程都拘謹、小心,於是失去了將自己代入戲中的那份美好,更像是唱給錄音筆聽的;又比如,看到一篇好文章或有用的資料,不是立刻讀完它,而是習慣性地加入收藏,覺得這麼好的東西不保存可惜。結果,恰恰是求表忘裏,收藏夾裏的東西越積越多,多數都沒讀過。哪怕我專心用幾分鐘讀完,入腦入心了,即便不收藏,還能丟嗎?

  作家莫言在故鄉只生活過十幾年,但他的作品裏,大多寫的是高密東北鄉,那麼深刻、嫻熟,真情四溢,那十幾年,他拍過照片嗎,做過記錄嗎?故鄉的痕跡,都留在了他的心裏。我也只在故鄉生活過十幾年,但寫鄉村題材的文字,駕輕就熟、隨心所欲,無需去查資料、翻照片。再說,那年頭,哪有條件拍那麼多照片呢?

  越是無痕的生活,越在心裏處處留痕。禪宗不立文字、口口相傳,結果,在佛教裏,它的影響最大、流傳最廣,也最深入人心。因為,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說的,就不是禪了。

  無痕的來去,是真正的灑脫。好的旅行,應是穿一雙舒服的鞋子、寬鬆的衣服,帶着平和的心情,細細觀看,慢慢享受,真正心無旁騖。這樣的旅行,沒有照片留存,風景卻會在心裏住一輩子。的確,那些不許拍照的地方,比如博物館、佛殿、石窟,反而更能專注欣賞、徘徊不去,任憑導遊聲嘶力竭地喊你上車。看到心裏、刻在腦子裏的風景,恰恰才是屬於自己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