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美的背後是什麼\徐海娜

時間:2019-10-09 04:24:01來源:大公報

  圖:電影《魯冰花》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劇照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一九九一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甄妮和一群小朋友一起演唱的《魯冰花》令人印象深刻,並一度成為流行歌曲。但是直到今年,我才在一位友人的推薦下欣賞了攝於八十年代末的《魯冰花》這部台灣電影,而大家曾經傳唱的同名歌曲正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看完之後,再聽歌中「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不禁悲從中來。這部曾獲諸多獎項的電影,在時隔三十載的今天來看,仍有很多閃光之處。

  電影講述的是自幼失母,與姐姐和從事茶園種植的父親一起生活的小學生古阿明的故事。在魯冰花盛開的時節,年輕的美術老師郭雲天從大城市調來水城鄉任教,他發現了古阿明的繪畫天分,並着力培養他。但是在挑選學生去參賽的時候,因為其他老師認為鄉長的兒子林志鴻更有資格代表學校參賽,阿明落選。郭老師離開水城鄉的時候帶走了阿明畫的《茶蟲》,此幅畫後來得到國際大獎,阿明卻早已因病去世。影片結尾,他的親人把他的畫和獎狀都燒給了他,悲傷縈繞不去。雖然電影比起鍾肇政的小說原著要簡化了許多,但三十年過去了,電影所反映出的人性光輝從未有人質疑,然而,基本功似乎遜色於鄉長兒子的古阿明,畫得到底好不好,以及兒童繪畫到底怎樣才算好,爭議卻一直存在。

  我也非常喜歡畫畫,因此也想就這部電影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我們首先來看影片中阿明的創作狀態。他的創作狀態總體來說是放鬆自在的,發自內心而沒有矯飾。被選上參加美術班時,他甚至會高興地用泥漿在牛身上畫圖。在郭老師的第一堂畫畫課上,老師說讓大家隨意畫,林志鴻因為沒有題目而說不會畫,而古阿明畫了「天狗吃月」,是爸爸講的故事──「天狗把月亮吃到肚子裏,然後就很暗啊!我們就趕快敲臉盆,鼓啊。天狗害怕,趕快把月亮吐出來,所以晚上的天又亮了起來。」圖畫和他的敘述一樣生動,郭老師看着他的畫,眼中有光。並在其他老師面前說古阿明的畫「表達能力很強,是最好的一張」,同時認為鄉長兒子畫得過於傳統,沒有一絲一毫自我的主張和想像。在受到其他老師挑戰的時候,他說,「如果只要畫得像,那就用照相機好了!」

  還有一次,當郭老師問古阿明,他畫的太陽為什麼是藍色時,阿明說,「這樣才不會把爸爸曬得口渴,又差點暈倒。」後來因為沒有錢買農藥,茶園裏的茶蟲只能靠爸爸和姐弟兩個辛苦地抓,連郭老師都帶着學生特意來茶園寫生和幫助捉蟲。阿明畫的茶蟲肥碩,郭老師說,「看古阿明的畫就知道了,茶蟲在他心裏多恐怖,牠吃掉茶樹,吃掉書本,還吃掉蠟筆,人變得渺小而無助。他想講的其實很簡單,他覺得茶蟲會使他沒飯吃,沒書念,也沒有畫圖的機會。創作的問題,竟然在孩子的身上找到答案。」這個答案是什麼?看到這裏,有一點感悟的人都會明白,那就是「真」。藝術不以表面為評判,想像力的背後是「真」,所有美的背後也都是「真」。這種「真」,是生活的「真」,情感的「真」,也是創作者特別敏銳的感覺的再現。後來這部影片被翻拍成《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相較而言情節變化頗多,內在理念趨於功利性,越是想要證明自己,越違背了藝術之真,甚為可惜。

  《魯冰花》影片開頭,有一段好聽的女童獨白,「你們現在看到的花,叫做魯冰花,農人把它種在茶樹的空隙上,春天它開出紅色的小花朵,不久花謝了,農人把它撥下來放在茶樹下,蓋上泥土,慢慢地魯冰花就會變成肥料,使茶樹長得很茂盛。魯冰花雖然死了,我們卻可以喝到很香很甘的好茶。」三十年過去,這部電影雖然快要被遺忘了,我們仍能從中得到滋養,並回味無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