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柳絮紛飛\高原通途\小 冰

時間:2019-09-18 04:23:54來源:大公報

  四川省的省道211公路,到了藏區甘孜州,主要沿着大渡河延伸。公路曲曲彎彎,要麼鑽洞,要麼上高架橋,非橋非洞的路段,多半是一邊波濤洶湧,另一邊懸崖峭壁。隧道藏在大山下,橋樑架在峽谷裏、水中央、陡坡旁。

  有一段路,汽車從隧道出來,直接駛到河裏的橋樑上,橋樑巨龍般的盤踞在水中央,順流而去,蜿蜒優雅,非常震撼。如今走在藏區的高山上,誰要是告訴你哪座大山下藏着一條繁忙的高速公路或鐵路,你不必驚訝,完全可能。從都江堰到甘孜州的道孚縣,路線不止一條。與萌萌夫婦和彬彬同行,向着雅安、瀘定、康定、新都橋而去。返回時想走八美、丹巴、汶川,順道看看四姑娘山,結果在丹巴遇上封路了。

  高原上封路這種事,如果發生在從前,汽車非得排着長隊,靜候公路再開通不可,運氣好的可以彎彎繞,繞兩三天輾轉前行。但是現在,大家相信路線有得選。點開網絡,仔細研究,果然,通向成都平原的省道211就在旁邊。

  過了橋又鑽洞,隧道和橋樑的好處是避彎、省時、快捷,不因滑坡造成阻塞。老王說:「211道如此,從汶川到九寨溝的301道亦如此,橋樑有的橫跨懸崖峭壁,有的順水架在岷江上,全程只需四五個小時。」真是難以置信。想當年,旅行團去九寨溝,我們起早摸黑,連午飯都不敢慢慢吃,稍微鬆懈就到晚上九點十點甚至更晚。

  在這條路上行車,大家很容易就聊起修路這個話題,還引發爭論,例如:哪條隧道最長,一公里要修多久,花多少錢,八十年代的築路技術怎麼樣、千禧年之後怎麼樣、現在怎麼樣。我不懂,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代價多修一條路:「從丹巴到康定,不是有路可行嗎?代價這麼大,工程這麼艱難,又搞一條,值嗎?」

  「當然值啦。」「必須的。」這三位是都江堰人,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他們用不同的話表達同樣的觀點,值。我感到自己失言了。「多一條路是應該的,要考慮應對自然災害。」萌萌的話很中聽,把我從窘迫中解脫出來。封路改道,給了我一個長見識的機會。

  彬彬說:「地震那天我在山上,路斷了,沒有通訊,翻山越嶺,平時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徒步走了兩天。汶川至都江堰的路堵了,傷員要經馬爾康、康定、雅安,繞好大一個圈才到成都,救援效果大受影響。如果多一條路,事情就簡單多了。」  

  山連着山,洞連着洞,一路聊着,忽見前面有路標「離瀘定還有十公里」。都快要離開甘孜州,要翻二郎山了。

  二郎山的隧道也是一個連着一個,洞內路面寬闊,空氣暢通,洞外滿目青翠,養眼益神。開着車,老王唱起「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萬丈……」這是一首老歌,生動地描述了從前二郎山這個交通「瓶頸」,給藏區與內陸帶來的不便。那時汽車盤山而行,轉來轉去需時一天,有司機說翻二郎山猶如過天門。自從隧道開通,轉眼到達另一邊,過川藏第一山變得灑脫。這不,司機都唱起歌來。

  中國的修路技術世界領先,中國的高速路里程世界第一。天塹成為通途,耳熟能詳的卧龍、黃龍、瀘沽湖、九寨溝連接起來了。經濟也活躍了,進去的進去,出來的出來,道孚縣的松茸原來賣二三十元一斤,現在賣一百多元。

  藏區歸來,感慨祖國進步一日千里。許個願,祝她永遠國泰民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