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說年齡\言 青

時間:2019-08-20 04:24:15來源:大公報

  年齡,對每個人來說,在每個成長階段,內心都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嬰幼兒)。記得小時候,總盼着快快長大,別人問我「幾歲了?」我回答時總要在當時的年齡上加一兩歲,顯得自己長大了,懂事了。到了二十三四歲參加工作時,是單位裏最年輕的一批,那時我們以年輕為自豪,再也不想往年齡上加兩歲了。看那些四十幾歲、五十幾歲的人,就認為他們老了。等到自己四五十歲了,又認為自己不老,那些六七十歲的人才算老。一位和我同齡的朋友說得好:「我們總是把老年的起點往後推移,以保持我們不老的紀錄。」

  斗轉星移,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忽然到了耄耋之年,真是不知「老之已至」!老,不知不覺地到來了。直到這時才承認自己真的老了,但其實有時內心並不那麼願意承認,總覺得自己還不老。

  我和先生在燕達健康養護中心認識了不少新朋友,經常在一起散步聊天,自然地就互相問起:「您高壽啦?」對方答:「九十三啦!」我一面佩服對方的健康,一面心想:我再活十年才到她這個年齡,我還不老啊!不禁沾沾自喜。人家問我的年齡,我如實回答已到耄耋之年,對方說:「您可不像,看樣子,也就是七十剛出頭!」我雖然知道人家這是在寬慰我,但我心裏還是美滋滋的,心想:如果七十剛出頭,再過十年才到我現在這個年齡,那我現在還不那麼老啊!

  老人不承認自己老是個普遍現象,也是人心理的一種反應,都期望自己身體健康,能多活幾年。我們的老師、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八十歲時寫了《八十述懷》,文中說,他向無大志,包括年齡。他父母都沒活過五十,所以他原定計劃是活到五十歲。「宛如一場春夢」,自己竟然活到了八十歲。他想起着名歷史學家馮友蘭曾說:「何止於米?相期以茶。」「米」是八十八歲,「茶」是一百零八歲。季老說,他沒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先「相期以米」吧!

  季老到了九十歲時又寫了一篇《九十述懷》,文中說,他自己也感到稀奇,竟然又活了十年,感覺到「活得太久了」,「活得太累了」,「想休息一下了」。但是他轉而又說,他已經越過了「米」的階段,下一步就是「相期以茶」了。他說,等到我十年後再寫《百歲述懷》的時候,那就離「茶」不遠了。令人痛心的是,季老沒能等到「茶」,九十八歲駕鶴西歸了。

  可見,人都是想長壽再長壽,但永遠長壽是不可能的。我們對待年齡的態度也是一樣,小時候總想多說兩歲,老了就總想少說兩歲,這也是人之常情吧?但不管是多說還是少說,多少歲還是多少歲,歲月是不留情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一些長壽老人介紹經驗說,他們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都忙忙碌碌,歡歡喜喜,以致忘了自己的年齡。正像季老說的:「爬格不知老已至,名利於我如浮雲」。「爬格」是指寫文章,八十歲到九十歲是他寫作的高峰期,季老說他寫作不是為了名利,特別是這個時期的寫作完全是一種「慣性」,以致「不知老已至」。你看,每一天都忙忙碌碌,歡歡喜喜,把年齡都忘記了,你不想長壽,長壽也會找你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