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鄉愁的胎記/母親的能力/任林舉

時間:2019-08-16 04:26:19來源:大公報

  母親過七十七歲生日的時候,仍如從前一樣思維敏捷,我便心存幻想,希望有什麼奇跡發生在她的身上。

  我找來一張紙和一支筆,放在她面前,問她:「媽,您還會寫自己的名字嗎?」「讓我試試看!」她愉快地答應,但臉上的微笑卻有一點兒調侃的意味。

  她一筆一畫地寫,像小學生寫作業一樣,很慢,也很認真。寫出來遞給我,果然是她自己的名字。過一會兒,妹妹從另一個房間過來,將另一張寫着她名字的紙拿給她看,問她是否認識。母親看了很久,一臉的困惑,覺得這兩個字很熟悉,似乎在哪裏見過,但就是想不起它們究竟是什麼。

  十七年前,母親得了腦血栓,痊愈後只留下一個後遺症,就是不再識字,包括自己的名字。

  母親自幼父母雙亡,以孤兒的身份寄居於親屬家裏,沒有機會讀書。但她並不甘心那種「睜眼瞎」的人生,十五歲的時候,自己報名參加了一個旨在消除文盲的「掃盲班」,學到了最初的幾百個漢字。在此基礎上,她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不間斷的閱讀,通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使自己變成了一個「識文斷字」的人。因為母親的影響,我不僅認真地完成了自己的學業,而且還比同時代的人多掌握了一套繁體漢字系統,並養成了痴迷於閱讀和書寫的習慣。

  至今,眼前還經常浮現和母親一同讀書的往事。

  那時,我們居住在偏遠、落後的鄉村,過着貧寒、簡陋的生活。一家人經常會為日用的柴米油鹽發愁,卻總會克服困難備足點燈的煤油。很多的夜晚,通常是我在燈的一側寫「作業」,母親在燈的另一側看書,待我把作業寫完之後,她會允許我利用睡前的半個小時「瞧一瞧」她閱讀的書籍。

  當然,我也會趁她平時忙於家務的間隙,將那藏在隱秘處的書翻出來偷偷地看一陣子,然後再悄悄放回原處。一段時間之後,聽母親和其他人講述和討論書籍中的一些故事和細節,我忍不住在一旁插嘴,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不設防之間,暴露了自己偷看「閒書」的事實。不但沒有得到母親的表揚,反而遭到了一頓「譴責」。當然,這種譴責往往是最輕的,最後只是落到「要心無旁騖學好功課」這一點上。父親過世之後,母親也不再看其他的「閒書」,一本《聖經》被她反覆地看了十幾遍,把書頁都翻得發黑了。

  母親識字的能力,來也奇異,走也奇異。一場大病之後,竟然連一個字都不認識了。之後的日子,她對《聖經》的「閱讀」,都是借用妹妹和我的「力」,讓我們輪流讀給她聽。想來這也是一種「反哺」吧!但我卻經常忍不住在心裏暗暗地追問,母親的能力究竟由誰緣何賦予,又由誰緣何收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