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柳絮紛飛/再說「長漂」/小 冰

時間:2019-07-17 03:26:03來源:大公報

  一說英雄,人的慣性思維立刻調頻到過去式,久遠了的邱少雲、黃繼光、江竹筠,也想到和平年代的抗洪抗震抗暴英雄,例如年初在四川木里森林救火中犧牲的烈士。英雄生前通常喜歡做好事,但是所做的好事往往要等到他們犧牲以後才被想起,我們忽略了很多在平凡崗位腳踏實地做事的人。

  今年六月三日,是中國人首次漂流長江三十三周年紀念日。那天一個朋友提起這事,提起當年的長漂熱,提起楊勇。楊勇當年被冠以長漂英雄之譽,之後他當民間環保人,一生與山川河流打交道,CCTV多次報道他,國際間的多個地理雜誌時不時要寫他。

  那次漂流是長江的處女漂,新聞一播出,全國上下立即沸騰,一時間為什麼要漂,怎樣漂,誰去漂,被討論得轟轟烈烈。個個都振振有詞,其實多數人都不懂或半懂,似乎又很懂,一時間出現了不少「長江專家」、「長江保護者」、「河流探險家」。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對長江的首漂權還處於中國人與外國人的爭奪中,沒幾個人有這個意識,能付諸行動的更少。

  楊勇漂前到成都開會,我們偶然在錦江賓館相遇,那是中學畢業後老同學第一次見面,便請到家裏坐坐。記得外子問他:「長江首漂權,外國人與中國人,誰將成為贏家?」楊勇堅定地說:「我們注定勝利,中國人的事,自己說了算。」

  見面之後不久,就聽說他們去三江源頭了,開始漂了。新聞鋪天蓋地,漂到哪兒了,誰和誰犧牲了,在哪裏犧牲的,怎樣犧牲的,生還者情況怎樣。搞得同學們成天提心吊膽,期盼長漂趕快結束,祝願英雄凱旋。楊勇凱旋了,是幸存者之一。「祝賀你!大難不死!以後別漂了。」都這麼說。

  久之,「長漂」退出了人們的記憶。楊勇在幹什麼呢?大半個月前看見他與兩位朋友在上海的照片。「你不是忙着長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嗎?怎麼去上海了?」我把電話打過去,很想知道他在折騰什麼。「來談長江上游的一個造林計劃。」他說。「你的事情一樁接一樁,不年輕了,要適可而止。」我說。「跟着返西藏,考察藏北的一個準國家公園。」他說。此文刊出之際,他已身在藏北。

  楊勇的童年在大涼山上的金沙江邊渡過,在外地人眼裏,那是大地的邊緣,地球的盡頭。他說:「媽媽不准我們去江邊玩。年幼時隨剿匪的父母去涼山,坐坐車,走走路,十來天才到達金陽縣。縣城下面巨龍似的長江,從此緊扣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大學期間學地質,工作後我幹地質,夢想成全了,很幸運。」

  當年,楊勇被一篇題為《長歌祭壯》的通訊吸引,報道堯茂書為了搶在美國人之前下水,孤身漂流長江,觸礁身亡在激流中。此事萌發了他考察長江的設想,且一發不可收拾。他拜訪業界人士,邀約同伴探討怎樣科學地考察和漂流長江。行動得到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省委、四川省地理學會的支持,得到他所在單位的贊助。楊勇是長漂發起人之一。

  說幹就幹,召開會議,學者雲集,各種方案出台。他說:「中國人第一次漂流大江大河,沒有感性認識。我們找到一份二十萬分之一的地礦圖,按照圖中的灘位和泥石流位置核對,參考一篇《金沙江下游險灘對漂流的影響》的文章,長漂前的實地考察就開始了。」他就像聊柴米油鹽醬醋茶似的,活動那般艱險,不提訓練、後勤、醫療,就開始了!那時的人做事,像天方夜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