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江憶記/巴士司機升呢做車長/過來人

時間:2019-07-17 03:26:02來源:大公報

  圖:車頭貼上投幣標誌的無人售票巴士/作者供圖

  上周本欄提過,香港島與九龍區使用雙層巴士的時間並不同步,香港最早的雙層巴士出現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但港島則受制於道路環境,要到一九六三年才有第一輛雙層巴士投入服務。雖然起步較慢,但在隨後的日子,雙層巴士在維港兩岸的佔有率卻以幾何級數遞增,到了今天,本港的雙層巴士數量已經超過五千輛,若以面積計算,香港已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雙層巴士的城市。

  在五、六十年代,即使巴士路線不斷擴展,但基於巴士車身的設計是前後門都可以上車,即使後來為所有巴士改用電動閘門,能夠減少守閘員的職位,但仍然需要僱用售票員去防止有人搭霸王車,為了在雙層巴士以一名售票員取代兩人,九巴想出了一個方法,就是在下層的中部設置售票關卡,並規定乘客必須前上後落,令要下車或登上上層的乘客都一定要購票。

  到了七十年代,巴士公司為了進一步削減經營成本,採取一個全新的OMO(One Man Operate)概念,將原來需要四人操作的雙層巴士改為只需司機一人操作,要實現這個概念,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公司方面要同時將旗下所有巴士的後門都由車尾改到中部,使司機可以透過後視鏡觀察到乘客的落車情況,以避免有乘客未落車就關門開車的意外發生,但即使如此,在實施初期,仍然發生有乘客因此而受傷的事件。

  在轉為「一人控制巴士」的過渡期中,巴士公司設計了一個紅色的投幣標誌貼在每輛巴士車頭的當眼位置,並將原來全車紅色的巴士車身改為下層紅色上層米黃色,以區分一人巴士和傳統售票巴士,由於不再設置售票員的關係,所以每位乘客都必須自備輔幣,將適當車資投入設於車頭的錢箱,司機不會找贖,但實行初期,仍有一些市民為了找贖問題而與司機發生爭執,甚至需要警員到場調解。

  巴士被改裝為「一人巴士」之後,無疑加重了司機的工作負擔,曾經引起司機不滿而引發工潮,最終資方答允增加薪酬和津貼而作結。由於OMO的模式成功,當年港九兩家巴士公司加快了向「一人巴士」轉化的步伐,並於一九八三年全面實行。由於全車只有一人管理,他的職能已經不止於駕駛巴士,所以九巴於八○年代中期開始將司機改名為「車長」,以凸顯巴士司機角色轉變。到了今天,「車長」之名已經被普遍應用於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之中,這也是香港人一項引以為傲的創舉。

  一九七二年八月二日,全港第一條貫通港九兩地的海底隧道正式通車,而九巴和中巴亦應港英政府的要求,合作開辦三條過海巴士路線,分別是行走堅尼地城至觀塘裕民坊的101號線、行走筲箕灣與蘇屋邨之間的102號線和行走蒲飛路與橫頭磡之間的103號線,正式打破香港巴士服務各自壟斷一方的局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