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維港看雲/讀馬英九回憶錄的聯想/郭一鳴

時間:2019-06-21 03:17:18來源:大公報

  圖:馬英九新著《八年執政回憶錄》/資料圖片

  「回首這一路,有得有失、有悲有喜;雖功成事立,卻也有未竟之業。凡是願意拿起這本書翻一翻的人,我都衷心感謝,正是你讓我有一個再次檢討的機會。—馬英九」。周日逛書店,看到《八年執政回憶錄》一書,馬英九口述、蕭旭岑著,封面設計醒目印刷精美,拿起來看到書的背後馬英九這段話,決定掏錢買下。

  我曾經是「馬粉」,馬英九執政期間,老友自創兄每年回台灣過春節,返港後見面總會轉贈一個印有馬英九簽名的利是,最後一次收到是二○一六年猴年春節,每一個「馬氏利是」我都留作紀念品。馬英九的謙謙君子形象和清廉自律的品德,廣受香港媒體好評,記得他在台北市長任上曾經訪問香港,還到廣華醫院找回他的出世紙,那幾天香港颳起一陣「小馬哥」旋風。

  二○一三年是馬英九第二屆任期的第二年,香港新聞界訪問團到台灣,原本希望馬英九能接受我們採訪,可惜有關方面未能作出安排,吳敦義和我們談了一個小時,基本上只是重複馬英九的兩岸關係論述。其實,當時馬英九已經沒有連任包袱,如果他能在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方面多走一步,例如同意展開兩岸政治談判,局面可能很不一樣。兩個任期八年,馬英九對涉及統獨問題的處理手法一直顯得過於小心謹慎,例如他在回憶錄中承認,上台後對阿扁時代「去中國化」的高中歷史課綱只作出微調而未有撥亂反正,對此必須「深自檢討」。直到馬卸任前夕,兩岸關係才出現高潮:在新加坡與習近平主席舉行歷史性的「習馬會」。

  回憶錄花了整整兩章,佔全書近七分之一篇幅談「習馬會」,當中不乏未曾公開的「內幕」。早在二○一三年六月,接任國家主席一年多的習近平就以清華校友身份,在北京會見曾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的劉兆玄,而劉兆玄曾在馬英九任內擔任「閣揆」,就是在這次會面,首次確認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意願。馬英九指示「國安會秘書長」袁健生積極評估可行性。但回憶錄寫道,「馬英九態度審慎,加上內部又有不同聲音」,原規劃當年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最終由馬英九拍板,沒有進行。又經過雙方幾個來回,時間到了二○一五年十月,國台辦和陸委會首長在廣州開會,確認「習馬會」於當年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進行。當天下午三點,兩岸兩位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歷史性會面,兩人握手一分二十一秒。

  李光耀說,我只做正確的事情,不管是否政治正確。馬英九執政八年,常常被批評患有過於執著政治正確的「潔癖」,上文提及他不敢對「去中國化」的課綱作出撥亂反正,無非是不想被綠營指摘政治干預,這也是他任內負評頗多民望大跌的重要原因。當他終於明白兩面討好只會落得兩面不討好,拋開顧慮做他認為正確的事:舉行「習馬會」,總算給自己八年執政留下精彩一筆,雖然時間上遲了一點,距離他正式卸任只有半年時間。

  不過,當馬英九想做另一件正確的事情:推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卻引發「前所未有、衝擊兩岸關係與台灣內部政治版圖的巨大政治海嘯」,他所指的就是學生佔領台灣「立法院」二十多天的「太陽花學運」,最終導致兩岸服貿協議破局。馬英九用「那些讓台灣停滯不的罪人啊!」做這一章的標題,可見在事隔多年之後,他依然對事件深感痛心。

  馬英九在《序──走這一路》中承認,自己在任內犯了錯,有重大施政失敗,「民眾的責難,我自當承受;唯有謙卑的鞠躬,才能再挺起身來」。此時此刻在香港讀到這段話,真是十分感慨。中國人一旦做了官,特別是做了大官,最難的就是自省和認錯,清廉正派、學養深厚如馬英九,也只有在卸任退休之後,在離開權力之後,才會真正反思自省。至於馬英九透過「再次檢討的機會」,對他的「未竟之業」是否有所幫助,我是有所保留,畢竟他已卸任,在台灣社會、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力還有多大?

  走筆至此,蔡英文在黨內初選擊敗賴清德,成為明年一月台灣大選綠營唯一候選人,而藍營初選出現多人混戰,局面尚未明朗,馬英九基金將於月底舉辦論壇,郭台銘、韓國瑜和朱立倫將同台交鋒,這本《八年執政回憶錄》於此時推出,似乎不是純屬巧合,馬英九會是造王者嗎?

  他的「未竟之業」能否有機會重新啟動?我們不妨走着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