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這些老前輩\王世襄:認真的老先生\李 輝

時間:2019-06-18 03:12:56來源:大公報

  圖:二○○七年夏天王世襄取《明式傢具》畫冊   作者供圖

  第一次走進王世襄家,他們還住在芳嘉園胡同十五號小院。那是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為寫黃苗子郁風夫婦傳記,特地去採訪他們夫婦。一九五七年王世襄邀請黃苗子一家、張正宇一家住進他的這座小院,長達二十餘年。王世襄、黃苗子都被打成「右派」,可謂同病相憐,朝夕相處,在這座小院裏度過最艱難的日子,直到一九七九年平反。

  那兩年,黃苗子郁風夫婦定居澳洲,偶爾回京,我們常去他們的團結湖家中看望。一次,七十幾歲的王世襄,騎着自行車從芳嘉園前來,送來他親自做的油爆河蝦,有緣品嘗這位美食家的佳餚。

  二○○○年,我想為王世襄寫本畫傳,又一次走進他家。這時他們已離開芳嘉園,搬到芳草地的迪陽公寓。新的公寓樓,房間的擺設仍如芳嘉園一樣,雜亂無序。好東西實在太多,都不捨得扔,到處塞得滿滿的。就是在這個新居裏,我們有了幾次長談。

  見過不少認真的人,但王世襄的認真、較真、執拗,無人可比。我寫他的畫傳《找一片自己的天地》,他認真畫出表格,把所有照片依序排列,加以說明。他還自己列出年表,分別劃分為不同階段,幫助我認識他的一生:

  第一階段:學前時期;

  第二階段:玩物喪志時期;

  第三階段:認真學習、認真工作、全力以赴追歸文物報效人民時期;

  第四階段:坎坷蹉跎三十年(最初寫為:根出莖半死時期長達三十年之久,三十年未能好好工作及研究,只能偷着研究工作);

  第五階段:知識分子春天,誓結豐碩子時期(並在表格裏按年份列出出版的著作)。

  如此認真、細緻之人,焉能不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他被打成「右派」,但於逆境中仍然不忘初心,繼續研究明清傢具、竹刻、鴿哨、葫蘆等民間工藝,這才沒有荒廢時光,終於在晚年一鳴驚人,享譽海內外。

  談王世襄,不能不談袁荃猷。袁荃猷與之相伴一生,是王世襄的福分。有她的輔助,有她的無怨無悔,患難與共,王世襄才以堅韌毅力支撐自己做別人無法做的事情,最後成了真正的贏家。在我寫畫傳過程中,王世襄特地為袁荃猷寫了這樣一大段文字供我參考:

關於荃猷

  一九四○年王世襄正在寫他的畫論。荃猷在教育系要寫一部教授中國繪畫教材作為論文。燕京沒有美術系,教育系系主任周學章就介紹荃猷去見王世襄,指導編寫。從此認識。

  王世襄到營造學社後,開始給袁荃猷寫信,一直寫了兩年。

  一九四五年很想回北京又一重要原因,是想解決婚姻。因在李莊已寫了兩年信,雖未收到多少回信,但已建立了感情。回來後進展很快,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與袁荃猷結婚。以上仍可在頁九適當地方加入。

  一、王世襄因收集傢具及文物等,錢總是不夠用,非常拮据,荃猷從不阻撓,也無怨言,而是共同欣賞。大樹歌中有幾句:「長物積漸多,所居日局促。環顧卻欣然,尚未饜吾欲。老妻偶或嗔,輕言亦不惡。」

  二、袁荃猷從未學過繪圖製圖,而王世襄所有著作中的線圖及彩色繪圖均出袁荃猷之手。中外讀者公認「業餘勝過專業」。

  由此可見袁荃猷在王世襄心中的分量。

  直來直去的袁荃猷,其實很願意幫忙。進入新千年,我們要搬新居,請王世襄為我們寫副對聯。老頭想得很認真,把我和應紅的「輝」與「紅」都嵌進去。

  我去取,第一次見他寫斗大的字,內容一看,全是溢美之詞,嚇了我一大跳,哪裏敢掛出來?我連說不行。硬要王世襄重新寫。老頭恐怕沒有遇到過我這麼不懂事的人,頗有點兒為難,還是袁荃猷在一旁打圓場,說是不太好,勸他另外再想一副。幾天後,王世襄打來電話,說寫好了,讓我去取,這一次還是嵌字聯,內容與景色相關,總算圓滿。

  王世襄二○○六年開始寫最後一個系列長文,題為《延續中華鴿文化,搶救保護傳統觀賞鴿》。一天,他打來電話,說寫這組文章,想在《北京晚報》副刊上連載,希望我幫忙聯繫。我曾在《北京晚報》「五色土」副刊做過編輯,很快談妥。

  寫此篇長文,王世襄已是九十二歲高齡。二○○七年去看他,還能站起來,走到陽台書架前,獨自取出很沉的畫冊。未想到,當時拍攝的這張照片,竟成為他的最後影像。之後,他身體越來越弱,很快住進醫院,於二○○九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九十五歲,也是高壽之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