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與即是得/李 夢

時間:2019-05-23 03:17:59來源:大公報

  圖:鋼琴家波里尼/Jennifer Taylor攝

  最近重溫洪應明的《菜根譚》,讀到深以為意的兩句:「退即是進,與即是得。」說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這讓我想到知名意大利鋼琴家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一九四二─)這一生,正正是這兩句話的絕佳寫照。

  波里尼出生在意大利藝術重鎮米蘭,父親是建築學者,從小接觸音樂並顯露天分,聽魯賓斯坦的蕭邦和肯普夫的貝多芬長大,十八歲時獲得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成為首次得到這一樂壇殊榮的意大利人,也一度成為該獎項年紀最小的金獎得主。雖然「得獎」這件事,在古典樂壇可說是決定一位年輕鋼琴演奏者是否能夠順利展開事業的關鍵,而不論是波里尼得獎的半世紀前抑或如今,蕭邦金獎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這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當即與哪個知名唱片公司簽約又或是得到多少場巡迴演出的邀請,而是年紀輕輕的得獎者如何在忽如其來的鮮花與掌聲面前不至於迷失方向。迷失的例子絕不在少數,例如最初幾屆得到冠軍卻迅速在樂團銷聲匿跡的鋼琴家。

  摩羯座的波里尼顯然是深思熟慮的那類人。得獎之後,他本可以迅速簽約知名唱片公司,並在經紀人的牽引下,以「樂壇當紅新星」身份與歐洲和北美知名樂團合作,可他放棄了。在與卡拉揚、伯姆與阿巴度等數位知名指揮家合作後,他發覺自己所知甚少,積累也不夠,便在得獎翌年暫停了全部的巡演和灌錄唱片,轉而以學生身份,拜在極富性格的同鄉鋼琴家米開朗傑利門下學藝。

  有人苛刻地說,跟隨米開朗傑利學琴的那幾年,並未給波里尼帶來什麼好處,反而讓他白白浪費了大好青春,甚至變得「造作而冷冰冰」,但對於波里尼本人而言,那幾年的急流勇退十分重要,不單讓他從老師身上學到「精準的技巧以及情緒表達的克制」,也擴闊了他的曲目庫——從那之後,這位米蘭來的鋼琴家不用再擔心被貼上「只會彈蕭邦」之類的標籤。而他數年之後重返舞台,奏出經淬煉的、深思熟慮的樂音,竟與他當初以翩翩少年之姿得獎時的熱烈與明媚迥然不同,亦支撐他在此後五十多年的跌宕浮沉之中,始終抱持淡定及平和。常看波里尼現場音樂會的樂迷不會不知道,要想見到這位米蘭人的爽朗笑聲或誇張動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儘管我本人並不十分欣賞波里尼用格外浪漫的方法詮釋舒伯特和貝多芬的作品,但他對於蕭邦以及最近幾年演繹的德布西作品情緒及氛圍的拿捏都是全然精彩的。有人彈蕭邦,彈出詩意,有人彈出哀怨神傷之感,而波里尼的琴音中,別有一種「靈氣」。他對於「自由速度」的掌控,他儉省地使用踏板卻能恰到好處地營造出曖昧迷離之感,這些都成為他風格的一部分,也是他在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古典樂壇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

  不論波里尼抑或他的好友、指揮家阿巴度,都不像你我慣常印象中的意大利人。地中海畔的熱烈、奔放與歡騰,摻入他們的冷靜與克制,轉而成為某種純淨的、內省的精神狀態,愈至晚年,愈予人無欲無求、遺世獨立之感。這般淡然無爭,恐怕正是從年輕時那幾年的「退」以及「與」之中,悟出來的道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