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錯音以為美/李夢

時間:2019-05-09 03:17:53來源:大公報

  圖:法國鋼琴家科爾托/作者供圖

  上周專欄文章講到擅長演奏蕭邦作品的阿瑟.魯賓斯坦,隨後與愛樂友人聊天,說起這位波蘭鋼琴家灌錄的蕭邦夜曲唱片,卻被反問:「難道不是科爾托的版本更好嗎?」的確,蕭邦的詮釋者多不勝數,若說其中最具個性者,恐怕科爾托(Alfred Cortot,一八七七至一九六二)的名字會列入前三。這位出生在十九世紀末的法國鋼琴家,親歷前後兩次世界大戰,而他的藝術創作與生命經歷,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世事起伏的影響。

  說起來科爾托的年紀比魯賓斯坦還要大十歲,而他的師承甚至一直可以向上追溯至蕭邦本人。十幾歲的時候,他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德貢布,而德貢布曾經拜在蕭邦門下學藝。因此,科爾托雖說不像蕭邦同鄉魯賓斯坦那樣天然能領悟到蕭邦作品中的愛國主義激情,對於其旋律中的詩意與想像卻從來都不陌生。不過,年輕時候的科爾托並沒有想要一輩子只當鋼琴家,他曾經為合唱團擔任指導,也曾經在主要演出華格納歌劇作品的拜羅伊特音樂節擔任助理指揮,可謂一專多能。

  這樣的多面向發展,或也體現出科爾托行事為人的風格。像很多法國人一樣,他天生喜好自由,不願被固限,嚮往歡愉與詩意,頗有些我行我素的不羈與自信。這種性格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演奏蕭邦作品的狀態。魯賓斯坦彈琴時會有錯音,霍洛維茨也會有,可是若說偉大鋼琴家中最經常彈錯音甚至毫不介意者,恐怕只有科爾托一人。不知道為什麼,樂迷對他總是極其寬容。如果吉列爾斯(Emil Gilels)某次現場音樂會上彈錯音,樂迷或許會皺皺眉頭,心想:「大師今天狀態不好?」如果「學究」派頭十足的布倫德爾彈錯音,樂迷甚至會坐不住了。可是在科爾托這裏呢,大家恐怕只有會心一笑:「錯音也能彈得這麼美!」

  我想,科爾托的「錯音」之所以被眾多樂迷寬容,甚至成為其演奏風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是因為那些不小心彈錯的音符從來不曾影響旋律整體呈現出的美感。後世注重技巧與精準度的鋼琴家,或許因為太過看重音符的精確,而忽視了旋律自然流露的輕盈與美感,過於完美無瑕,有時反而顯得匠氣太重。就像畫家,將大半精力放在筆墨技法上,恐怕會因小失大,忽略了線條之間的關聯,以及畫幅的布局和氣韻。科爾托從不畏懼錯誤,琴音因而聽上去飄逸、自在且坦然,這也是演奏蕭邦作品的要義所在。

  晚年的科爾托,錯音更多了,一方面因為他的記憶力減退,另一方面也受到周遭輿論的影響。二戰期間,科爾托在德國佔領法國期間,與納粹合作,甚至出任維希政府職務,成為他一生無法抹去的「污點」。因為「投敵」一事,曾經合作的好拍檔、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甚至與科爾托斷絕往來,兩人聯同小提琴家蒂博(Jacques Thibaud)合組的「卡薩爾斯三重奏」,儘管憑藉一系列現場音樂會以及貝多芬鋼琴三重奏等唱片而迅速揚名,卻也無法避免最終解散的宿命。這與其說是音樂家個體的悲傷故事,倒不如說是屬於那一個時代的陰霾與苦痛。由此說來,再脫俗再不從眾的藝術家,恐怕也難以逃離世事的把控與捉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