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汕頭,乘高鐵飛奔/姚 船

時間:2019-03-23 03:18:00來源:大公報

  圖:高鐵為汕頭發展注入新動力 /資料圖片

  汕頭,是南海之濱一座美麗城市。

  她的名字,刻在我的腦中;她的容貌,溫暖着我的心。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的少年和青年,都在那片土地上度過。而今,雖然已在海外生活了三十多個春秋,但故鄉的風景、美食、習俗,仍不時在記憶中呈現。這些年她的發展變化,也不斷牽動我的心弦。

  當年我們移居加拿大,在汕頭乘飛機往廣州,再搭火車去深圳,經羅湖口岸到香港,然後乘飛機赴多倫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汕頭有飛機場和鐵路,可惜都在一九四九年前被炸毀。舊飛機場只剩一條破爛的水泥跑道。我乘搭飛機的地方,是七十年代原外砂軍用機場改為民航用的。雖然候機室很簡陋,只是幾座平房,但也算開通了汕頭與外地的空中聯繫。

  到深圳時,一對舊同學夫婦在火車站接我們。他倆是第一批作為「拓荒者」被委派到深圳的。聽他們滿懷豪情地侃侃而談,我不大在意。當時的深圳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要建成一個現代化城市,談何容易!

  通過與內地舊同學、朋友的書信往來和電話交談,以及報章、電視的報道,我知道祖國經濟建設正在起飛。深圳發展迅速,汕頭面貌也發生巨大變化。

  相隔二十年,我和內子重新踏上神州大地。那位舊同學特地來香港接我們到深圳。他當時已是一家大企業的副總。而使我十分驚訝的是,深圳已形成了一個現代化城市的雛形。高樓林立,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使這座新興城市充滿朝氣和活力。

  回到汕頭,我感到十分欣慰。故鄉以嶄新的容顏,迎游子歸來。隔天,我特地叫朋友開車,載我們到各處兜風。那些七十年代充斥滿街的大字報、大標語早已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馬路和一排排新式的樓房。以前我們住的街區,舊的小洋樓和房子,包括全市最大的電影院,都已拆遷重建。「相見不相識」,恍似走到另一個城市。

  陪我們遊覽的舊同學說,由於特區建設,新城區不斷擴大。我問,已過金砂鄉?到了舊飛機場?因為在我記憶中,那是郊區和偏遠地方。他笑了笑,更遠,早過了龍湖,金砂成了熱鬧繁華的中心區了。真使我大吃一驚。

  有一個後輩親戚,我離開那年,他還是個無固定工作的小青年。那些年,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憑一股大無畏拚勁和靈活的頭腦,從小商販發展到擁有一家頗具規模的食品公司。從住破落的木板房到高尚住宅區,在高樓頂層還擁有一座小花園。聽人家稱他董事長,我調侃他,如今「鳥槍換炮」了。他嘻嬉笑道,託福!眼神裏充滿自信。

  故鄉創建了大學,海灣上架起大橋,街市魚肉果菜琳琅滿目,高檔酒店、酒樓隨處可見……這些都是以前難以想像的。在我短暫逗留的幾天,接觸到的人,言談中都流露着喜悅,不單感慨前所未有的豐富物質生活,對未來也充滿期盼。

  他們是幸運的一群。我知道,舊城區仍未全面改造,很多人還沒有搭上快樂列車。在朋友聚會時,聊到以前在國內名聞遐邇的汕頭罐頭廠、公元感光化學廠、超聲波廠等,大家臉上仍流露着自豪。可是,放眼全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作為最早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的汕頭,似乎跟不上步伐,被深圳超過並拋離了。毫無疑問,深圳速度,是經濟建設的標桿。在高科技創新領域,深圳走在前面,值得汕頭學習和借鑒。

  故鄉的人們在繼續努力。踏上新世紀以後,好消息依然不斷傳來。記得那年聽到汕頭有了高速公路,廣汕線暢通無阻,從廣州到汕頭開車只需五個小時左右,心裏特別興奮。回想年輕時,乘坐俗稱「龜殼車」的汽車到廣州求學,從早上五時出發,半途下車過幾個渡口,一路顛簸,晚上七點多鐘才到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二○一四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這是全國唯一以「華僑」冠名的國家級創新發展平台。二○一七年,新版「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出台,為未來五年發展繪就美麗藍圖。而今,高鐵又通到汕頭了!

  高鐵為故鄉發展注入新動力。汕頭,這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作為粵東中心城市,憑藉優越地理位置和獨特僑鄉文化,在國家深入改革開放政策感召下,相信前景更加絢麗多彩。

  有一首民歌叫《誰不說俺家鄉好》,每次聽了都感到親切,引起共鳴。故鄉是根,是血脈源頭。誰不讚美自己的故鄉,期望她明天會更好?

  汕頭,願你乘高鐵飛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