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這些老前輩/常書鴻:一生只為敦煌/李 輝

時間:2019-03-19 03:17:56來源:大公報

圖:常書鴻於一九八四年接受本文作者採訪/作者攝

常書鴻是滿族人,一九○四年四月六日,出生於杭州。

認識常書鴻是我在《北京晚報》工作期間。當時我負責採訪文化活動,不時會在一些場合與常書鴻見面。一九八四年,我走進常書鴻家中,拍攝他的照片。我編輯「五色土」副刊的「居京瑣記」欄目,請一些文化老人談自己居住北京的各種感受。我寫信前去,請他賜稿。很快,常書鴻寄來三頁稿紙的《北京的變遷》。手稿他改了又改,極為認真。收到稿件,我打去電話,排出校樣,寄去請他校訂,他又做了少許調整與潤色,標題我後來改為《耄耋之年話北京》。

常書鴻晚年離開敦煌之後回到北京居住。他此文中,寫自己與杭州、敦煌、北京融入血肉的情感:

自小生長在江南號稱天堂的杭州,的確心滿意足地活動在青山綠水的西湖之濱家鄉,並沒有什麼奢望地過着自己的童年。只是通過父親在二三年一次自北方遠處工作的地方回來時帶來一些北方的土產,和栩栩如生的「麵人」兒童玩具時引起我的好奇心,於是我幼小的心靈中,埋藏着一顆嚮往的玄想,不斷追問父親看到的六七十年前北京城的觀感,問這問那地追問在北京紫禁城,那樣皇帝所在的堂皇富麗的景色,什麼琉璃瓦,三大殿,北海,頤和園的名勝。

……

時間在消逝,年齡也隨着歷史在演變。三十年代,我在法國學習時,發現偉大的敦煌民族藝術寶庫……我到敦煌從事保護研究,匆匆四十年,已到了耄耋之年……

常書鴻留學巴黎期間,發現敦煌卻是一個偶然。常書鴻與陳秀芝於一九二五年結婚,一九二八年陳秀芝來到法國,與常書鴻會合,也開始美術留學生活。一九三一年女兒常沙娜出生,姓名取自塞納河的諧音。

一九三五年,常書鴻一次塞納河畔的傍晚散步,讀到一本《敦煌石窟圖錄》,從此改變他未來的人生走向。人在巴黎,心卻早已飛到遙遠荒漠中的敦煌。他說過,自己曾是個傾倒於西洋文化、言必稱希臘羅馬的人,而敦煌藝術卻早於歐洲近一千年,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奇跡!他毅然決然,要離開巴黎,期待與敦煌擁抱。

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常書鴻。主意一旦拿定,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他。妻子學業未能完成,他卻執意前往敦煌。一九三六年,留下妻子和女兒,他獨自一人踏上歸國之路。等候幾年之後,一九四二年九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常書鴻擔任籌委會副主任,期待已久的敦煌之行,即將啟程。半年之後,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四日,歷經千辛萬苦的跋涉,魂縈夢牽的敦煌,終於出現在常書鴻眼前。

常書鴻來敦煌之前,莫高窟已經破敗不堪,附近的農民不僅在洞窟裏生火做飯,而且還在莫高窟前的綠洲中放牧。原本為繪畫藝術而來的常書鴻開始帶領大家清理積沙、修築防沙牆,原本拿畫筆的手開始揮動鐵鍬。同時,常書鴻着手繪製莫高窟全景地圖,為敦煌學研究積累最基礎的資料。

敦煌,一直在常書鴻心中。四十年,艱苦而悠長的日日夜夜,他把一切留在敦煌。趙樸初先生最早稱常書鴻是「敦煌守護神」。五個大字,當之無愧。

常書鴻先生一九九四年逝世,享年九十。常書鴻魂歸敦煌,墓碑面對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九層樓,他永遠不會離開這裏了。

二○○二年吉林衛視創辦文化紀實節目「回家」,我想,常書鴻這樣一個偉大的「敦煌守護神」,怎麼能不拍呢?我找到常書鴻的女兒常沙娜,問她能否重回敦煌,拍攝「回家」。常沙娜與父親從巴黎到敦煌,經歷諸多變故之後,在父親心目中女兒是最大的精神安慰,是女兒一直陪伴他走過最艱難的日子。常沙娜同意了,因為每年她都會前往敦煌一次,祭拜父親。已過古稀之年的常沙娜,在敦煌,敞開胸懷,談陪同父親在莫高窟讀過一個個黃沙瀰漫、無比艱辛的日子。

常沙娜又一次來到敦煌,細心地用抹布擦去墓碑的灰塵,為父親獻上花束。站在墓碑前,她深情地對父親說:「爸爸,我今天又從北京,帶了新的花給你種上,老爸,一年到頭在這裏,他說我不信佛,但是如果有來世我還作常書鴻,我還要繼續我的事業,那就是保護研究敦煌的藝術。」

敦煌有幸,常書鴻有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