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再見螢火蟲/李憶莙

時間:2019-02-23 03:18:03來源:大公報

  那天去朋友家,一進門見到幾個小朋友靜靜地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朋友正在廚房忙着,說讓我先坐一下她馬上就出來。我走過去在小朋友旁邊的沙發坐下,他們全都目不斜視,一副渾然不覺的樣子,連那個平日最愛纏我的小嘉也沒反應。我不由地把目光投向電視屏幕,是日本導演高畑勳的《再見螢火蟲》。是許多年前的舊片子了,高畑勳也於去年病逝。可它一直以「長銷」的姿態佔據市場的一角——不是熱賣,而是「長有」,幾近與經典片相等並列。

  算算,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年,當年看此片的小朋友,今天已為人父母的大有人在。而今,他們的小孩都比我身邊的這幾個小朋友還要大些。而當年感動過他們父母親的那一批小朋友現在也快近四十歲了吧。

  當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探討這部影片將會給小孩子的內心世界帶來什麼?是一份對生命的崇敬?我很願意這樣想──小孩子的心靈本來就很單純,不應該背負歷史的包袱。更何況它還有一個清晰的主題──反戰。

  當年,它獲獎無數。在日本本土,我記得的就有「日本動畫大獎」、「藍帶特別獎」,以及四項國際大獎。好像是作為「戰爭災難」的警惕與教訓什麼的。此外,還有二十五字概括:「點點螢火,伴我童年;相依為命的小兄妹,戰難時代的孤雛血淚。」我對這部催淚片至今印象深刻。

  當年所寫的那篇文章,是對反戰的主題有所保留,總覺得裏面仍有一份祭奠式的「內容」,並不單純。

  那是當年的「感覺」。

  故事開始是在一九四四年二戰後期的日本,家園被炸毀。小兄妹只好投靠姨母,一方面寫信去聯繫父親,卻久未有消息,糧食斷配後,姨母開始有怨言了,而且白眼相加。為兄的不堪承受,便帶了妹妹離開姨母家,在郊區叢林中「落戶」。由於嚴重缺糧,妹妹病倒了,最後餓死。哥哥把妹妹火化後,把骨灰裝入她生前最愛吃的果汁糖鐵盒子裏,帶着去流浪……不久,日本戰敗,在到處一片頹垣枯木焦土、火海映照、滿目如血之中獲悉父親的戰艦已全軍覆沒。在一片哭聲慘叫聲中,誰也無暇去顧及這可憐的孤雛……

  這是很感人的情節。不能說是小感情的戲法。戰爭的殘酷,飽受戰火摧殘的小兄妹,帶出來另一股更大的傷痛。不僅僅是被感動了,而是戰爭的殘酷、悲涼,傷透了每一個人的心,忍不住流下淚來。

  說實在的,對於日本製作的動畫,論水平,論好看都讓人讚賞。然而,讚賞之餘,問題來了:它所帶出來的是怎樣的一種信息?是反戰嗎?家園被炸毀,百姓呼天搶地:「我們到底有什麼錯?為什麼要炸死我們⁈ 」借此控訴戰爭的殘酷無情,生靈塗炭?若是,又怎麼可以說是「我們有什麼錯」呢?還有,又為什麼安排在家園被炸毀,借太郎的口,以握緊拳頭的姿勢憤慨長嘯:「爸爸會替我們報仇的!」

  無疑,這部影片是拍給小孩子看的,但總不能因為是小孩子,就不交代前因後果吧?「不交代」或「迴避」,本身就是一種謊言。

  日本人的思維很奇怪。他們忘不了過去,老想為自己開脫,不斷地向世人展示他們受原爆的苦楚。殊不知如此一來更令人反感。歷史不能改寫,每年原爆紀念日,日本人照例要搶天呼地一番。不禁要問:到底是反思?控訴?還是訴苦?

  小朋友看動畫片,我想起「舊事」;再看安倍晉三這些年的種種的舉措,格外有感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