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涼山新名片\小冰

時間:2019-01-23 03:18:18來源:大公報

  中學同學發來一組圖片,令人陶醉,催人嚮往,與朋友飲茶時我忍不住秀給他倆看。阿瑛問:「這是哪裏?」「涼山,四川涼山。」我說。「我知道四川,但是不知道涼山。」「我也不知道涼山。」阿雄說。「怎麼連涼山都不知道?」對他倆的這一無知我意難平,為涼山抱不平。我必須說點什麼。

  「這麼說吧,中國衛星一個接一個地發射,你們應該知道;習近平號召大家扶貧,你們也應該知道。」「那當然知道啦!」阿瑛不屑地回答。「這就對了。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被稱作衛星城,那裏發射衛星,比我們逛銅鑼灣還頻繁。習近平的扶貧攻堅戰,在那裏打得最響,電視新聞只要一說起涼山,十有八九是扶貧。」這下他們明白了。阿雄似乎想起點什麼,若有所思地說:「我好像聽說過,那裏跟不毛和荒涼有關。」「No, no. 早該更正了,今非昔比。你看你看!」我糾正道,順勢用食指和中指把手機上的畫面撥大。

  這些照片的可貴之處,是作者迸發出新思路,打破世人一說起涼山,就想起貧窮落後、吸毒販毒、販賣人口,也跳出部分媒體斷章取義,不完整、不全面報道的框架。照片實景拍攝,動靜結合,剛柔交融,打開一道讓外界認識涼山的窗口,把人們從偏見帶回現實,將心中折騰來折騰去的涼山印象,予以更正。

  拍攝者署名郭建良,涼山州文化館館長和美術館館長。照片分兩類:一類是人文篇,包括火把節、快樂時光、風采、彝家盛裝、鹿死誰手、拚搏、趕盛會等,郭建良寫實生活,田野採風,展示涼山活生生的人文風土,反映彝族同胞粗獷的線條,質樸的性格,寬廣的胸懷。另一類是自然風光篇,包括和諧、飛瀑、湖光山色、邛海濕地、春回大地、春雷滾滾、金秋瀘沽湖等,拍攝於山川河流。不少鏡頭,估計需要拍攝者的信心和耐心才能抓拍到。

  涼山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郭建良的圖片跨越三十年,集藝術美、地域美、時代美為一體,具體到火把節的歡樂、彝族歌舞、摩梭文化、木里藏鄉、彝族女孩飄逸的衣衫等。那一組以火把節為背景的照片,搜集了歷屆節日的精彩,有圖為證,牽引出社會的變遷。一部活生生的節日編年史,就這樣由照片組成,地久天長。這位郭先生,可謂涼山文化使者。

  「這才叫涼山,照片為涼山正名了。」看我這麼說,阿瑛問:「你好像對那裏有感情?」「呵,我在那裏生活了五年,涼山有我的中學同學。」「他們好嗎?」「前年去開同學會,發現涼山真是千年巨變。同學們過得優哉游哉,論房屋的大小,家家戶戶都令我垂涎。」我說。

  涼山地處大香格里拉的腹心地帶,有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等,是中國西部的度假花園。照片拍攝者以發現者的姿態,用陽光的心境和多元的思路進行拍攝,真實報道,讓你眼見為實。如果說藏族文化是大方美、豪壯美、公開美,那麼彝族文化,我認為,則是含蓄美、隱藏美、低調美。涼山,還在巨變中。

  現代人未必都喜歡繁華,繁華累了也嚮往樸實和原野。看着這些美圖,阿雄說:「這裏也好玩,那裏也好玩,咱們去看看吧!」阿瑛說:「夏天去,去看西昌的藍花楹;或者秋天去,秋天的瀘沽湖好平靜,四周是金黃色;春末夏初也不錯,高山上的雪景尚在,是白色。」我提醒他們:「沿着壯美的雅西高速而去,也可以是七八月,那時有火把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