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中環新蒲點── 「大館」/小 冰

時間:2019-01-16 03:20:35來源:大公報

  香港中環半山上的「大館」活化了,成為一個旅遊熱點,開張半年多,聽說很有看頭。台灣中央研究院的張力教授和夫人周素鳳教授訪港,想去看看。恰逢今年香港警隊成立一百七十五周年,外子說我們也去看看,便上網預定了四人票,一起去。沿着中環的自動扶手電梯上到半山,一路上盡是老香港風貌。舊的街道、窄窄的路、矮矮的房、小小的酒吧,尚未到大館,歷史已經展開。

  大館,就是香港中區舊的警署,包括一個關押犯人的監獄。大館之說有兩層含義,一來它比其他警署的面積大,二來因英國佔領九龍半島之後增設警署,這裏作為警署總部,業界人就稱之大館。於一九一九年落成的大館,是典型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那裏關押過着名詩人戴望舒、越南開國領袖胡志明等,是香港現存的古蹟博物館之一,參觀者絡繹不絕,連一些新人也披着婚紗去拍照。

  雖說是警署是監獄,雖說保留了昔日域多利監獄的格局,在失去戒備的當下,大館已經喪失監獄的威嚴,我們逛公園似的在裏面東看西看。檢閱廣場上六十年樹齡的芒果樹,是大館的活文物;當年的監獄操場,現在成了小公園;倉房記錄着囚犯的進監過程,有囚犯證展出,那裏給囚犯度高和拍照的背景牆還保留着;槍房有當年的警棍和防暴警帽,槍支櫃裏有槍支,只是真槍已換為假槍;樓高三層的監倉原本是關押囚犯的地方,現在是活生生的監獄博物館,來到囚室,你可以想像鐵窗下的囚犯生活,也可稍作禁閉思考人生。至此,張力教授形象幽默地說「我們今天逛牢房」,大家聽了都樂呵呵地回應「是!是!」簡直沒有一點兒在監獄的拘謹。

  大館增設了藝術展館,設計雖然耳目一新,展出的卻都是陳年舊事。「日常邊界」館裏,有當年《明報》星期日的生活版,有名人對香港九七年回歸的回憶錄,包括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文章。音像館裏有老舊的唱機唱片、幻燈機幻燈片、錄音機錄音帶。那部幻燈機正在運行,它有節奏地發出咔嚓聲,每咔嚓一聲變換一個畫面;那個錄音盒是我們的回憶,三十多年前的奢侈品,現在已成古董,僅供參觀。「十四歲的追求」展櫃,展示十四歲少男少女的思維和生活,也令我想起自己十四歲那年的時光。書架上的書很有意思,都涉及數字,好比說教你一分鐘學會照相,五分鐘學會交友,十分鐘、一百分鐘又學會什麼。有個放映室,裏面沒有座椅,只有橫七豎八的、囚犯睡過的鐵床,觀眾坐在床沿上看電影,屏幕上正在播放一個囚犯與親人的對話,對話以旁白的形式出現。

  「張三李四收藏展」的展品,是一個胡姓家族的收藏品。藏品分六個玻璃櫃展出,分別屬於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和兩個女兒。爺爺專櫃裏是他用過的書畫、字帖、三字經等;奶奶專櫃有她的梳子鏡子首飾;父親專櫃展出他的書籍畫作、獎狀獎杯,以及收藏品如銀幣車票等;母親櫃裏有全家福、手表、做義工的記錄,還有一張耶穌像,耶穌像表明主人是基督徒。兩個女兒的展櫃,展出她們童年的玩具繪畫、圖書字典、成績單、小玩意兒,從小女兒的獎杯獎狀可知,她就讀於一所日本女校,獎杯來自成龍挑戰杯的籃球賽。走出這個展廳,聽素鳳說:「『張三李四』的英語表達法是『Tom, Beebe, Hurry.』」

  「大館」是記憶,收藏也是記憶,特別是素人收藏。素人收藏是個體也是眾聲,它們以小見大,貼近生活,一張張用過的車票、門票、購物券,一旦黏在本子上,就留住了記憶,留住了人類的軌跡;一件件舊物一經修補,就成為藝術品,引起你的共鳴。博物館和收藏館都是歷史的再現,於此,現代人了解歷史,也收穫更加深遠的意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