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洋涇浜雜憶/姚榮銓口述 姚 姚筆錄

時間:2019-01-14 03:18:03來源:大公報

  元旦住在舊居瑞福北樓,東側有個延福街心花園,義兄陸慶五發來一個微信說,花園原是他的故居寶裕里。寶裕里朝北面的就是今朝延安東路,其實此路老底子是條黃浦江支流,就像蘇州河一樣,是一條由西向東流而匯入黃浦江的支流。但是它不叫河而稱浜,老上海都叫它為「洋涇浜」。

  這個洋涇浜還有一個意思,浜北是英租界,浜南則是法租界,所以類似香港人說話裏夾入洋文,但滬人咬文嚼字不精準,比如,是叫「也司」(yes)、勿叫「糯」(no)……我們出生地姚家宅,小時候常去看戲的家裏開的戲院光華等,也在這個浜附近,所以「朝花夕拾」,就叫做「洋涇浜雜憶」吧。

  回憶就從寶裕里憶起。寶裕里西鄰浙江路,洋涇浜上有座東新橋,橋北橋南都是小吃店,店多成市,吃客蜂擁而至,一天到晚人氣十足。吃飽了朝西走就是大世界遊樂場、黃金大戲院、滬光電影院……竟有十來家放中外影片、演戲曲曲藝的娛樂場所。倒過來說,看飽了又朝東新橋來吃各種菜餚點心的人也是多得很,而且寶裕里附近藏有本土的紅燈區,浜對面又有所謂飯店,其實是吃鴉片的燕子窠。

  手邊正好有本《洋涇浜圖說》,為什麼這種賣鴉片的地方,叫燕子窠呢?據其記述因為這地方很小,幾個人都是頭接頭的聚在一起,大有呢喃燕子語樑間的神氣,故稱燕子窠,倒也頗有詩意。而燕子窠中,真是別一世界,裏面沒有階級,人人平等,往往左面躺個西裝少年,而右面躺一個穿麻袋的乞丐,兩人正在對吸,種種奇形怪狀,都是別處看不到的,一個垃圾堆,而居然能吸引許多人每天花錢去光顧,實在很奇妙。

  該書撰文李阿毛是大名鼎鼎徐卓呆先生的化名,配圖董天野倒是真名,是我在《新民晚報》老前輩、同仁董之一的父親。此書有人從故紙堆翻出來重新出版,頗為難得。曾經在上海灘成為冒險家樂園的洋涇浜和寶裕里,滄海桑田轉變為以紅色聖地延安命名的大馬路和街心公園,謂之「延福綠地」,成為造福人民的「綠肺」之一。這個大馬路旁邊不止有一個這樣的小公園,因為我是個跑新聞的,故得幾則「馬路新聞」。這塊地曾經批給本港某位大老闆開發房地產的,像延安東路北邊就有東海、港陸諸大廈,都是港商來投資,幫助上海的舊區改造。上海有個政策,碰到特殊原因或實際困難,一時難以開工,可以綠化一下,允許延後一些時間開發。

  寶裕里也許城市規劃有了變化,種了銀杏、紅楓以及櫻花,還置了避雨雪的微型圓廊和公共廁所以及不少公園長椅,正式命名為延福公園,儘管外圍漫步一圈才五百公尺!除了過路人可以在此歇一歇腳,周邊居民可以這裏早上呼吸新鮮空氣,打太極拳,弈棋閱報等等。如今入冬,中午來曬太陽、推童車學走路,甚至買了快餐和點心來吃又小憩也有呢。

  值得一說的是,園中有個籃球場,用高粗鐵絲網圍着,裏面可賽兩場友誼賽。外面則可觀賽,還置有長椅,方便老伯小囡坐着觀戰。聽說夏天有燈光可進行納涼夜賽,更是別有風景。據晚報老社長的孫子趙豐透露,他在香港工作時,看到建社區,有規定要有體育休閒活動場所,不是純粹綠化。他希望這個香港好模式引進到上海,就向有關部門上書。當時管市政的領導知道後,就真的「引進」了6。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