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善意的意義\徐海娜

時間:2018-12-11 03:17:52來源:大公報

  圖:日本兒童精神醫學專家佐佐木正美書作《關注孩子的目光》\資料圖片

  一位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書包上的心形掛飾掉在地上,一個陌生人幫她撿了起來,並說了聲,「不用客氣」。這個人與眾不同,他是一個機器人。好奇的小女孩一直跟着他,看到他在擁擠的地鐵上給手抱嬰兒的人讓座,給問路的情侶指明方向,撿起別人亂丟的垃圾,協助下樓梯的人搬動嬰兒車,可是一直都沒有人說謝謝。儘管如此,機器人在每次助人之後,都會說「不用客氣」。

  小女孩終於忍不住上前告訴他:「你沒發現嗎?對別人好是無意義的,根本沒有人在意。」說完她就轉身走了,在過馬路的時候,書包上的心形掛飾再次遺落在地上。回頭看見掉在斑馬線上的掛飾,和已經在閃爍的綠燈,小女孩的腳步猶豫了,機器人卻第二次幫她撿了起來。這次小女孩開口說了「謝謝」。奇跡發生了,機器人瞬間變成了有血有肉真實的人。令人意外的是,他一句「不用客氣」還未說完,便被一輛疾馳而來的汽車撞倒身亡。此時周圍的人轉換了模樣,都變成了機器人的樣子,他們驚呼:「天啊!我覺得他死了,趕緊拍照。」「你拍照了嗎?發給我」……「對別人的好毫無意義,因為根本沒有人在乎」,在小女孩的話語聲中,影片落下了帷幕。

  這是一次很偶然地在網上看到的一個短片的情節,名叫Sociopaths(反社會人格),這部日本短片,只有短短幾分鐘,卻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影片的名字非常耐人尋味,當所有人都冷漠的時候,那個釋出善意的人就是反社會的。這是否違背了人之所以稱為人的本性呢?真是一部引人反思的好影片。

  我想起曾經讀過一本書叫《關注孩子的目光》。作者是一位擁有超過四十五年臨床經驗的日本兒童精神醫學專家,佐佐木正美。他在書中指出,現代人最大的不幸在於,認為自己如果不從人際關係中解脫出來,就無法放鬆。卻忽略了「在與人交往時獲得安慰」,才是人們的心理本能。他說不僅現在的人比過去的時代更加孤獨,在他的診所裏也充滿了缺乏社會性的孩子。而要改變這一切,首先要從培養或者保持「善意」開始,而要對別人釋出善意的心理基礎是相信別人的善意。然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卻令彼此越來越冷漠,發展下去也許就會像特蕾莎修女說過的那樣,在一個富裕的國家,人們不再因為麵包而死去,但是會有很多人因孤獨而死去。因為「最可怕的貧窮是孤獨和沒有人愛的感覺。」

  取得滿意的人際關係的開端,就是彼此釋出的善意。這一切,也許可以從父母開始。當父母覺得孩子不夠好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父母不夠好,所以,我們要警惕,不要那麼做。而是要從小在孩子心中培育豐富的善意,因為,對別人好不是毫無意義的,會讓別人變得更好,自己也更好!每個人對自身存在都有不安和焦慮,最終都要從人際關係中尋找解藥。從有愛、有關心、有相互守護,那樣一種溫暖的人際關係中,人們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十一年前,我開始在香港生活的時候,我發現周圍人們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唔該」,這句簡潔的粵語意思是「麻煩了,謝謝」。不僅陌生人之間常常講,家人和親朋好友之間也常常講。一年多前,我又來到新加坡生活,發現新加坡人最愛講的一句話是「Sorry」,陌生人之間,往往還沒有碰到,就爭先講對不起。不要小看這些表達,它們都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可以熄滅人未起的怒火,可以激發人內心的善意。對別人好真的不是毫無意義,而是讓自己獲得快樂的途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