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一個法國鬼妹的香港故事──讀《鬼妹港故事》\樂山水

時間:2018-12-06 03:17:52來源:大公報

  圖:《鬼妹港故事》由來自法國的張雪婷(Christine Cappio)撰寫\資料圖片

  一九八三年,在世界浪漫之都法國巴黎,來自香港一位名叫「仁」的小伙子邂逅了法國里昂的一位「鬼妹」。那年那日,仁在人群中多看了鬼妹一眼,《鬼妹港故事》這部生活史詩從此誕生了。朋友,如果您正好能空閒一晚,便可以輕鬆讀完這個窩心的故事。

  這位姑娘中文名叫張雪婷,香港人習慣稱歐美女性為鬼妹,一個通用的「花名」。鬼妹當時十八歲,正在巴黎研習陶藝,而來自香港的仁正準備在巴黎一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鬼妹堅信仁多看她的那一眼,屬於對她的特別好感,這好感注定會是終身的「緣」。鬼妹任憑直覺驅使,義無反顧地與仁相愛戀。仁是獨子,父親已經過世,他博士畢業後注定會回香港持家。或許在這個年齡,這樣的異國戀是迷茫的。不少人會選擇一朝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仁也對鬼妹說,香港擁擠吵雜悶熱,夏天還有颱風肆虐,擔心鬼妹適應不了。而鬼妹心中早已堅定了信念,她徵得父母首肯,專心致志地與仁交往,築夢香港,築夢未來。因為愛的力量,在鬼妹心中,香港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變成了「香味瀰漫的海港」。

  一九八五年夏天,鬼妹為了攢足從巴黎往返香港的機票,她整個暑假打工賣牛雜。這份粗工即使是幹農活的男人們,也很難接受。鬼妹說,只要能攢到機票,髒點累點沒關係。這是她生平第一次亞洲旅行計劃,第一站便是陌生的香港。鬼妹在香港逗留一個月,見了仁的親人,感受了香港的熱熱乎乎,香港這座包容的城市打消了她的顧慮。一九八六年,鬼妹決定背井離鄉,隻身赴港,鬼妹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能幹什麼,但有仁在一起幹什麼都可以。這年她還不滿二十二歲。

  三十年,鬼妹與仁一起打拚,他們從人生和社會的瓶底出發一起向上奮鬥,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歡樂故事。兩人經歷多次的工作變動,住遍了港九新界多個屋企和村落,鬼妹學會了英語、粵語、普通話,學會書寫認知漢字,讀了MBA;會為節約開支去逛濕貨市場,當好家庭主婦和煮婦;鬼妹快樂地做一名法國國際學校的學生管理教師、補習學校的陶藝教師,以及智障人士烘焙店的義工;一切的生活及生活的一切,是許多時下港女和摩登主婦敬而遠之的,而鬼妹卻樂在其中,並且體會入微,記錄細緻,脈脈溫情。她用美妙心靈和精緻文字,寫下這座城市的生活史詩。這些美好的人與事,仁的評價是「歡樂而窩心」。

  三十年,鬼妹親證了中國從一窮二白經改革開放邁向現代文明。從一九八六年鬼妹首次到深圳度新婚蜜月,深圳河水臭味陣陣,城市也很冷清,到處是農田,而時至二○○四年已完全認不出深圳的樣子,河水清澈,綠草如茵,高樓大廈媲美香港。鬼妹足跡遍布廣州、成都、西安、北京、上海等城市,當時中國即使是大城市的涉外賓館也沒有冰箱、電視,唯一值錢可看的是牡丹圖案的暖水瓶,而現在應有盡有。鬼妹親證了中國人用外匯券購買進口商品,甚至是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到現在所有的超市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親證了外國人住旅店、乘飛機、參觀旅遊景點要出高價格的費用,到現在一律同等;親證了髒亂差的城市衛生設施和不良文明習慣,許多景區沒有抽水馬桶,外國遊客要戴口罩上廁所,到現在文明衛生講秩序。鬼妹說:「那時我很難想到,二十多年之後我所到的地方會改變那麼大。」「城市在飛速變化,變化之大讓人早已看不到當年我初到時的痕跡了」,「很多大城市在設施方面及人們的穿着打扮與香港沒有什麼差別」。相比較法國的故鄉,雖然也有新建樓宇,但城市的風貌並無大的改變。

  三十年,鬼妹歷遍香港過渡期爭拗與彷徨,見證回歸後繼續繁榮發展。一九八四年,鬼妹還驚訝於仁的護照印着「二等英國公民」,申請英國旅遊簽證比她還難,到現在英國人敞開心扉歡迎數以十萬計的中國學生去讀高中念大學。回歸過渡期,許多人悄然離開了香港,也有許多人申請了外國國籍。而鬼妹卻十分淡定,她舒心地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完全把香港當做自己的家鄉。回歸後,鬼妹見證了灣仔、中環、尖沙咀的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新商場一個接一個開張,各類名店應有盡有,山頂璀璨的夜景更是攝人心魄,赤鱲角機場、青馬大橋等重大工程相繼完工,道路交通四通八達日夜向更遠的郊外延伸,而今還有港珠澳大橋、西九高鐵。三十多年來,香港二十三次蟬聯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始終保持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商業中心的地位。

  三十年,鬼妹對中華文化的大氣精緻、溫情包容十分享受。她學着與香港的媽咪、小姑、阿公、阿婆親密無間地相處,小心收藏着老人們送給她的首飾。她容忍仁的同學稱仁為「肥仔」,稱她為鬼妹或鬼佬,學會用花名打招呼。她懂得過中國節,新年穿新衣、派利是、發紅包,中秋賞月吃團圓飯;探微中國人重彩頭、講風水的微妙心理,適應這裏的人們信仰佛教、道教,清明與重陽祭逝去親人的習俗。儘管長時間不適應仁稱她「老婆」,但最終還是適應了。她學中國媽媽一樣坐月子,養育孩子長大成人,教誨他與人為善。她享受廣東菜,熟悉了飲茶本意是品嘗這種神秘的異國食物。

  悠悠三十年,歲月這把殺豬刀正讓「鬼妹」變成「鬼婆」,「仁」也由一名講師成長為大學教授,並當上本港著名大學的校長。三十年的時間和空間都有改變,鬼妹與仁的愛戀與牽掛沒有改變。他們一起用艱辛和努力,乘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繁榮發展的東風,譜寫出自己的香江名曲和獅子山下傳奇故事。

  這位法國鬼妹的香港故事,還在繼續,它必將恆久流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