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華武英\祝勇

時間:2018-12-06 03:17:52來源:大公報

  李自成逃離紫禁城時,文華殿被燒成一片瓦礫。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文華殿在明朝基址上重建,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建成。正德的學習經歷,經常被清朝皇帝當作教育皇子的「反面教材」,如有不好好學習的皇子,師傅就會訓斥他:「你想學朱厚照嗎?」

  加油吧,太子

  清朝唯一的太子──康熙朝太子胤礽六歲起在奉先殿以西的毓慶宮學習,試圖把他培養成德才兼備的接班人。胤礽十四歲起到文華殿「出閣講學」,由皇帝欽點的講官進講。我在《故宮的隱秘角落》裏寫:每天寅時,也就是凌晨四五點鐘,小胤礽就要揉着眼睛,從被窩裏艱難地爬起來,洗漱之後,在卯時──也就是五點到七點,伏案誦讀《禮記》,諷詠不停。

  康熙叮囑,「書必背足一百二十遍」,背足數後,令漢文師傅湯斌靠近案前,聽他背書,待他一字不錯,就用朱筆再給他劃下面一段,把書奉還到他手中,在一旁默然侍立。

  假如是冬天,胤礽上完早課,天色還沒有放亮,宮殿猶如酣睡的動物,密密麻麻地潛伏在夜色裏,凌空而起的飛檐,好像彎曲的犀牛角。寒風穿過夾道,發出嗚嗚的長嘯,就像是森林野獸的叫聲,讓年幼的胤礽瑟瑟發抖。假如是夏天,時近中午,暑熱難當,學堂裏的師生卻要衣裝嚴整,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加之睡眠不足,不要說學生,就連先生有時也堅持不住,幾乎昏倒。

  用過早膳,還有漫長的一天需要他熬過。這一天中,要朗讀、背誦、寫字、疏講,還要騎馬、射箭,幾乎是按照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嚴格要求的,皇帝本人有時一天幾次前來檢查、考試。放學時,暮色已經籠罩整個宮殿。

  清代的皇子,幼齡時隨母住東西六宮,到六歲入學之時,就要遷往乾西五所、乾東五所和南三所(統稱「阿哥所」),統一居住、統一管理,有的直到成婚後,仍不離開「阿哥所」。乾西五所在御花園以西、百子門以北,而乾東五所在御花園以東、千嬰門以北,二者東西對稱,南三所在明代慈慶宮原址的北部,是三座東西並排的宮殿,綠色琉璃瓦頂,亦是取五行之中東方木主生之說,象徵王朝的生命力長盛不衰。

  到雍正時,將皇帝寢宮移到內廷西部的養心殿,皇子們的學校也改在乾清門內東側的上書房(也作「尚書房」)。康熙時,乾清宮還是皇帝的寢宮,因此寢宮之前的上書房還不可能作孩子們的教室。

  乾隆朝着名史家、曾寫下「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的《二十二史札記》的趙翼回憶,他在朝廷擔任內值時,每逢早班,五鼓響過,他就要入宮。那時的宮殿,四下漆黑,風呼呼地響着,朝廷百官還沒有來,只有內府的供役,像深水裏的魚,一閃而過。那時的他,殘睡未醒,倚在柱子上,閉上眼睛小睡片刻,此時,已有一盞白紗燈,在黑暗中,緩緩飄入隆宗門,那是皇子在朝上書房走了。他感嘆說:像吾輩這樣以陪伴皇子讀書為生的人,尚且不能忍受如此早起,而這些金玉一般的皇子,竟然每天都要如此。他感嘆: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豈惟歷代所無,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乾隆之子永琰,在上書房度過的學生時代長達二十年。這二十年,是他與師傅朱珪一起度過的。後來朱珪外放,督福建學政,後來又先後擔任兩廣總督、安徽巡撫等職,永琰想念師傅,時常作詩通信。

  永琰即位,年號:嘉慶。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初,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終於召師傅入京,嘉慶見到朱珪後,拉着師傅的手,淚如泉湧。命值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賜宅第於紫禁城西華門外。這一年冬天,調戶部尚書,又為上書房總師傅,拜體仁閣大學士。

  朱珪辭世,嘉慶帝親往恩師府上弔唁,但朱家「門庭卑隘,清寒之況,不減儒素」,寒酸之狀與窮秀才相差無幾。他四十多歲喪妻,沒有續弦,一人獨居而終老,嘉慶對他的評價是:「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言錢。」朱家宅門低矮破舊,御轎竟然抬不進去,嘉慶帝更加心痛,便步行進入,手扶着靈柩,痛哭失聲。 (未完待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