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房帖/李丹崖

時間:2018-10-18 03:16:49來源:大公報

  文房有四寶,曰「筆」、「墨」、「紙」、「硯」。

  筆如劍。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人都說它是秦朝大將軍蒙恬發明的。據韓愈所著的《毛穎傳》記載:「秦皇帝使恬(蒙恬)賜之(毛穎)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專門為毛筆寫這樣一篇文字,表明秦王對毛筆的鍾愛有加。蒙恬造筆,將軍把劍氣注入了一管筆,筆後來就成了文人的劍。那麼,後來,很多文人投筆從戎也就顯得不那麼突兀了。

  墨似寫在紙上的暈染的烽煙。那些千年的古墨,被研製出來的新墨,似老人與嬰孩,各有各的妙處。筆走龍蛇,墨似鱗片,所到之處,皆張揚其思想。墨,原本有着一顆草木之心,被火焚了,壓抑掩埋,逐漸偃息了囂張的氣焰,在宣紙上,溫潤漫步。

  紙是文人袒露的心扉。一張好紙,需要歷經一年時光方可做成。一個賢達之人也需要終其一生修身養性。紙是用來承載筆墨的心事的。筆墨有了自己心底的秘密,不願保留了,就要向紙張傾訴。筆是竹子做的,墨是木材做的,紙是草做的,說到底,它們還是同宗的親戚,所以,在一起「相處」,才不會那麼生分。

  硯是書桌上葳蕤的山。文人們自古寄情山水,當腳步無法跟隨思想的時候,需要有一件事物來折中。硯台就是用來折中的,其實,硯台上研好的墨也是一個目的,硯是山,墨是山間的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多好的雅趣。曾在博物館遇見一方磚硯,上繪有祥雲,且書有文字:上善若水。如此,我試着揣度,這可否看成是硯的心聲?

  筆筒是筆可以安歇的家。朱彝尊在《筆筒銘》中寫有這樣的句子:「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好一個「如客得家」,多好的句子。這樣一句話,有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歸屬感。如此圓滿的家園,上面被文人手繪以「梅蘭竹菊」「君子」「美人」……都是自己內心的訴求和良好的祈願。一方筆筒,又多像是一片屋檐。

  筆架是文人們誇下的海口。無法搬動一座山,單靠硯台還不足以明志,索性就造一座山來供自己擱筆,筆累了,可以橫陳在山上歇息,哪裏是筆累了,其實是文人的心乏了,或是文字枯竭,就此在驛站裏歇息一下,再行上路,又是好一番紙上春秋。

  還有筆掛,它是供筆健身的器材。宋代趙希鵠在《洞天清祿》裏寫有這樣的句子:「洗筆訖,倒插案上,水流向下,不損爛筆心」。這是供筆倒立的一種器材,一般做成小型的博古架狀、徽派建築狀、屏風狀……人須養心,筆須養身,一管竹筆,頭頂的毛髮是「狼毫、羊毫」,用久了,也需要清洗乾淨,來一次倒立的,水隨毫走,筆在筆掛上等於是重新做了一次髮型。

  我曾無數次地設想這樣一個場景,穿越到古代,回到唐宋元明清的某一間書房裏,一桌一椅,一筆一硯,不必紅袖添香,兀自寫着自己內心的句子,累了就伏案而歇,夢裏,也有閱微草堂裏的各種志怪在與我交談。

  美哉,文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