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內容何以走漏/高秋福

時間:2018-10-16 03:16:57來源:大公報

  圖:赫魯曉夫在作批評斯大林的秘密報告/作者供圖

  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共產黨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結束後作了一個嚴厲批評其前任約瑟夫.斯大林的長篇報告。報告是在一次嚴格保密的會議上所作,內容高度敏感,明令嚴禁外傳。後人因此將這個報告稱為「秘密報告」。可是,保密要求與措施再嚴格,其主要內容不到十天就曝光於天下,其全文三個月後就被美國《紐約時報》刊出。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直到今天,許多人對這一重大「泄密案」恐怕仍未必了解。

  本文先就「秘密報告」主要內容曝光問題作一追述。

  事情需從蘇共二十大說起。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作為蘇聯第二代領導人的斯大林病逝。這年九月,赫魯曉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執掌蘇聯大權。從這時起,蘇共中央就開始議論斯大林當政時期的個人崇拜和大規模政治鎮壓問題。兩年後,赫魯曉夫提議召開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大會籌備過程中,「斯大林問題」又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重要議題提上議事日程」。要不要將這個問題公開,蘇共黨內是有爭論的。赫魯曉夫堅持「應該有勇氣向代表大會說明真相」。蘇共中央主席團於是決定,在代表大會結束後召開專門會議,委託赫魯曉夫「作一個範圍有限的內部報告」。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至二十四日,蘇共二十大在莫斯科舉行。在大會全部議程結束後的那天深夜,蘇共中央召開一個閉門會議,出席者除一千四百多名代表外,還有部分老布爾什維克和蘇共中央工作人員。應邀出席蘇共二十大的外國共產黨代表被排除在外。赫魯曉夫在會上作了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長篇報告。在近五個小時的報告中,赫魯曉夫聲色俱厲,歷數斯大林「當政三十年的暴行」。據有的與會者後來披露,報告「像一顆突然爆炸的政治原子彈」,令在場的人瞠目結舌。有的當即昏厥倒地,有的會後自殺身亡。赫魯曉夫在報告結束時告誡與會者:「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泄露到黨外,更不能公諸報端。」因此,對這次高度機密的會議,蘇聯媒體一直沒有作聲。五天後的三月一日,蘇共中央決定,報告要點先傳達到各級黨組織,然後傳達到共青團組織和國家工作人員。到這時,媒體仍是守口如瓶,隻字不漏。

  無論如何強調保密,赫魯曉夫作「秘密報告」的消息在莫斯科很快還是傳播開來。但是,報告究竟講了些什麼,為什麼秘而不宣,誰也說不準。常駐莫斯科的各國外交官和記者紛紛出動,四處打探。據英國路透社駐莫斯科分社社長西德尼.韋蘭後來回憶,他在奔忙幾天後發現,各種傳言雖不盡相同,但都認為赫魯曉夫確實作了「一個聳人聽聞的秘密報告」,嚴詞譴責了斯大林。二月底,他躊躇再三,寫了一則簡短的新聞稿。根據當時蘇聯有關當局的規定,所有駐莫斯科的外國記者要發稿,事先都要報送中央電報局的一個特別辦公室審查。韋蘭覺得自己的新聞稿很難通過蘇方的檢查,但還是決定一試。結果,不出所料,他的稿子被扣押。

  幾天後,三月初的一個夜晚,韋蘭的助手約翰.雷蒂正在家中整理行裝,準備次日攜芬蘭籍妻子去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度假。這時,一個名叫考斯提亞.奧爾洛夫的蘇聯年輕人突然打來電話,緊急要求晤面。雷蒂不知他有何事,但鑒於他被視為「線人」,當即就答應了。奧爾洛夫一落座就急匆匆地說,他的一位朋友是某單位的黨委書記,從他那裏得知赫魯曉夫報告的主要內容。聞此,雷蒂異常警覺。他後來回憶說,他立即打開留聲機,大聲放起芬蘭著名作曲家西貝柳斯的樂曲,防止談話被人竊聽。就這樣,在一片嘈雜的音樂聲中,奧爾洛夫憑記憶對報告主要內容作了較為詳細的轉述。報告指責斯大林大搞個人專權,以個人好惡取代黨的政策,以「人民敵人」之名濫殺無辜。同時,奧爾洛夫還透露,在斯大林的故鄉格魯吉亞,報告要點傳達後當即引發抗議和騷亂,人們認為赫魯曉夫羞辱了他們的民族英雄。

  雷蒂一九二五年出生在斯里蘭卡的一個經營茶園的英國人家庭,幼年即回到英國求學。他後來接受皇家空軍飛行員訓練,繼而轉到劍橋大學學習俄語和西班牙語。畢業後,他沒有從軍,而是加入路透社,先是被派到芬蘭做記者,一九五四年被轉調到蘇聯。到莫斯科不久,他就結識了奧爾洛夫。在一年多的交往中,他從這個蘇聯青年那裏獲得不少消息。消息雖然都不太重要,但事後證實都比較準確。這次的消息驚天動地,準確度如何,他一時覺得難以判斷,更難於核實。奧爾洛夫想必是看出他對這些信息抱有某種疑惑的心態,告別時丟下這樣一句話:「如果不把這些報道出去,那你就狗屁不如了!」

  送走奧爾洛夫,雷蒂心神不定,要不要發稿,拿不定主意。他於是緊急請示分社領導韋蘭。此時已是深夜,為避開一切耳目,兩人約定「到大街上去散步」。在昏暗的路燈燈光下,他們踏着尚未融化的積雪,邊走邊談。聽完雷蒂的匯報,韋蘭問他怎麼看待奧爾洛夫提供的這些材料。雷蒂說,他以往提供的情況都比較準確。但這次涉及的問題太大、太敏感,一時也難於核實。如果報道出去,一旦失實,怕給自己帶來麻煩,也給路透社帶來麻煩。韋蘭聽後說,從近日莫斯科外交界的議論來看,奧爾洛夫提供的情況看來還是可信的。因此,他決定發稿,強調「決不能讓這樣一條重要的獨家新聞落到別人手中」。經他這樣一說,雷蒂立時想到,來莫斯科採訪蘇共二十大的《紐約時報》記者次日要回國,真擔心他們也得知秘密報告的內容而搶先發稿。那樣,豈不是將這樣一件重大新聞拱手讓人。念及此,雷蒂表示同意搶發稿件。

  韋蘭前幾天就此類發稿碰過釘子,知道這樣的消息在莫斯科是絕對發不出去的。他因而提出,雷蒂按計劃前往瑞典,把消息從那裏發出去。雷蒂表示同意,因為他在芬蘭作記者時就知道,有些西方駐蘇記者就曾採取將政治敏感稿件通過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發出的做法。於是,兩人商定,報道盡量採取客觀形式,寫作手法要巧妙,嚴防授人以柄。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